水稻不同部位直链淀粉的含量不同
水稻是我国农作物产品中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它的生产面积也是全国农作产品中最多的,尤其是对南方的人来说说,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中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们都会水稻的品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对稻米中的淀粉含量有了一定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淀粉是我们营养的主要来源,我们对淀粉的含量都是通过直链淀粉测定仪来完成的,不再像之前那样使用传统的方法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受开花后5~10天温度高低的影响较大,温度降低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温度升高时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但不随稻谷收获后贮藏时间长短、品种米粒大小或粒形的变化而变化,稻谷收获后可尽早测定,也可稍后较空闲时测定。水稻成熟期温度较低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的育种手段来提高品种的食味。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一般用精米粉测定。
米粉为混合样品,粉粒细小,测定的精确度和重演率均较高。但米粉制作费时、费力,有时样品量较少或缺少合适的碾磨机而无法磨成米粉时一般用完整米粒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有时在育种或遗传的分离世代进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后需保留已知直链淀粉含量的带胚部分播种,必须取米粒的一部分(无胚侧半粒米) 测定。若用米粒为试样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使用不同的精米机或不同的碾磨时间(精白度)对分析结果是否会有影响,即米粒表层和心部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等等,也值得进一步探讨,以便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正确测定提供依据。
最后根据已知直链淀粉含量的标准样品而作出的“标准曲线” 计算各样本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整个过程(样品与药品的采取、化学与物理处理、结果的计算与输出)实现全自动化,具有快速、方便、省力、节约药品等特点。因此, 上述结果表明,先开花米粒或粒重较高米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后开花米粒或粒重较低或未成熟米粒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若取各枝梗顶部的米粒进行测定,其结果往往偏高;相反,取各枝粳基部的进行测定,其结果就偏低。
这一结果也说明用米粒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时,适当增加米粒数可减少因取样而造成的误差。随着碾磨时间的延长(3~13分钟),米粒精白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即米粒胚乳表层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心部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碾磨成精白度为原精米粒50%大小的米粒心部的直链粉含量平均为16.77%,高出原精米 2.33%。水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甚多,主要有碘比色法、电流滴定法、电压滴定法、凝胶过滤法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涉及到取样的间题。为了减小样本间的误差,一般用混合样本测定,条件许可的尽量用精米粉测定。但对一些特殊情况(如:遗传分析、株系或品系选择等)也可采用单粒或半粒法测定,但应注意样本的代表性、针对性,考虑精白度的一致性等。中国粮油仪器网 http://www.grain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