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角度来开展粮食安全工作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4-03-13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1、优化粮食储备结构,整合储备调控资源,积极顺应市场调控发展的需要
适应市场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增加紧缺品种、优质品种的储备比例;适应加工规模化和细分市场的需求,推行分品种、分等级储存和销售。加强粮油主产区和加工聚集区的储备设施建设,增加战略节点、重要物流通道、粮油主要集散地的储备布局,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在大中城市增加适合消费需求品种的成品粮油储备规模,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加快粮食储备体系整合,探索将地方储备粮纳入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中央储备由原粮、毛油和成品粮油共同组成,地方储备以成品粮油为主,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发挥整体合力效应。
2、创新中央储备粮轮换机制,发挥储备轮换对宏观调控的协同效应
加快改革轮换计划管理方式,调整轮换空库绝对时间管理规定,实行对中央储备粮总库存按实物量比例控制管理,设置合理的空库率约束指标,化静态轮换为动态轮换,增加轮换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消费需求变化。要顺应调控方向,坚持高抛低吸,把握轮换时机,控制轮换节奏,主动平抑局部市场波动,增强中央储备粮轮换市场化运作效果,促进轮换经营与储备调控的有效对接,发挥好轮换对调控的协同作用。
3、加快调整调控方式,增强成品粮调控和市场终端调控能力
根据居民消费习惯和粮食市场发展的变化,着实提高垂直管理体系的成品粮油加工能力,着重构建重点销区和核心都市群的销售网络,着力完善顺畅产销衔接的物流体系,基本形成原粮调控与成品粮调控相结合、主产区调控与主销区调控相衔接、粮油加工调控与终端市场调控相配合的综合调控体系,全面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切实保障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上一篇:粮食安全的市场调控
下一篇:从空间角度来看粮食安全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