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与粮食安全生产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力度
农业生产从本质来说是一个弱质产业,但粮食是我们生存下去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所以对农业补贴是保护农业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通过各种方式补贴农业、特别是补贴粮食生产,以保证本国粮食安全、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目前,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主要采取的是/暗补0的方式。以粮食补贴为例,政府出了钱,而农民得到的却不多,有相当一部分补贴流失在粮食流通领域,用于支付人员经费和弥补经营亏损。许多农业补贴并没有补给农业生产者(WTO规定应补给农业生产者),而是补给了中间环节。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生效后,农业补贴总的趋势是:减少农产品价格和进出口方面的补贴,增加对农民收入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补贴。2002年5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了新的农业法案,该法案规定在今后10年内,政府用于农业的拨款将达到1900亿美元,比现有的农业法案所确定的拨款增加了近8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一些农业补贴范围和方式。政府应加强/绿箱0政策的落实,加紧实施允许的/黄箱0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
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产业,除市场风险变幻莫测外,自然灾害更是无法抗拒。将地方税收与居民个人所得税的一定比例划出,成立粮食风险基金,特别是粮食主消区与粮食消费者应为粮食主产区农民承担一定的灾害风险。粮食主消区购买省外粮食或进口粮食,地方政府应支付一定的粮食风险金。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粮食主产区的灾害补贴,也可用于粮食主消区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天灾)的粮食救济。粮食风险基金的设立与使用不只是政府行为,还必须有法律保证,并且应长期规划,宏观统筹。建议加强国家粮食储备综合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全国的粮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