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提高高标准农田生产力的几个建议详细信息!

提高高标准农田生产力的几个建议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3-12-20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高标准农田是我国为了解决13亿人民的粮食安全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简单的说就是对土地进行整理全新规划,利用测亩仪等精密仪器测定土地的面积,然后对整理好的农田进行平整与水利建设,达到可以机械化耕种与管理。高标准农田的建立由于引入了机械化播种、施肥、统一灌溉、喷洒农药、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机械收割等等,大幅度降低了农业从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发展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提高高标准农田生产力的几个建议。

  1 恢复扩大冬绿肥紫云英种植面积,开发有机肥源

  冬绿肥紫云英可以从空气中固定氮素,还可将土壤中难溶性磷和缓效钾通过有机胶体的吸收转化为有效性养分。绿肥压青利用后不但节省氮肥施用量,其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水肥气热相协调,变得疏松肥沃,提高土壤肥力。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冬闲田面积在0.27万~0.33万hm2,如能全面种植冬绿肥紫云英,紫云英鲜草产量按2000kg/667m2计算,每667m2紫云英鲜草可作1334m2绿肥用量,667m2施1000kg紫云英盛花期鲜草可节省施氮(N)3.3kg、磷(P2O5)0.8kg、钾(K2O)2.3kg,可节省肥料成本34.79元,同时带来的生态效益非常可观。积极推广以紫云英为主要代表的冬季绿肥作物,适量搭配种植马铃薯、蚕豌豆等经济绿肥作物,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畜禽粪便发酵还田;积极积造土杂肥,充分发挥山区柴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实行割青踏田、烧灰肥田。广辟有机肥源,增加有机肥投入,有效提高土壤基础肥力。

  2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加标准农田有机肥施用量

  作物秸秆来源广、数量大,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标准农田肥力具有重要意义。如鲜稻草中含钾量高,实施鲜稻草还田对于补充我县耕地土壤钾素养分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鲜稻草覆盖还田不仅可以保持旱冬季节土壤水分,还可以为冬作物起到防寒防冻作用。根据我县冬种情况,可将收割后单季稻鲜稻草不必摊晒堆积在田角地头,待蚕豌豆、油菜、小麦等作物播种出苗后,将稻草覆盖于作物行间,但覆盖还田的稻草数量不宜过多,数量过多,不利于稻草腐烂矿化,养分还原,一般冬季作物田每667m2鲜稻草还田量在200~300kg即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通过直接、过腹、堆制、垫栏发酵还田等多种形式实行秸秆还田。

  3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根据标准农田作物布局,结合不同耕作制度,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抽样化验土壤养分,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制订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建立配肥站,配制不同作物配方专用肥,引导农民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专业合作社,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合作服务,优化施肥品种;加强配方施肥技术指导,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优化施肥时期,改进施肥方法;针对我县标准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大区对比校正试验,摸清不同作物、不同肥料施肥量,加强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克服土壤障碍因子,增施生石灰、草木灰中和土壤酸性,因缺补缺,增施钾肥,适当减少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为主要技术内容的配方施肥技术普及推广,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做到用地养地结合,维护提高标准农田肥力水平。

  4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指导

  要实现我县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目标任务,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科技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按工作进展分年度、分季节,制定周密详实的培训计划与目标,通过集中授课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建立典型示范样板,技术咨询、现场技术指导,媒体宣传指导,专家热线疑难问题解答,送科技下乡,建立农技人员联系制度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在做给农民看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工作,为质量提升工作提供直接有效的科学、群众基础。

  5 建立培肥、改良试验示范体系在标准农田地力提升

  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内容要求、不同年度与工作进展,建立县级核心示范片、乡级示范基地、村级示范点等试验示范体系,示范基地要根据各自的培肥、改良重点和关键环节、措施,通过基础测试、技术服务指导、深化技术研究等相结合,为当地农民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学有样、行有据的典型样板。

  6 建立综合培肥改良试验基地

  标准农田的地力提升,并非某一单项措施所能及,它必须因地制宜,抓住关键限制因子,协调各因子之间的互为关系,工作目标进展、社会允许条件、效用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集成配套,方可取得实际成效。因此,在建立健全质量提升示范体系的同时,必须选择当地最具代表性,基本涵盖各种类型标准农田,提升步骤、预期目标的典型地段,建立面积在33.33hm2以上的综合性培肥改良示范基地,在基地内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的运作机制、方式的深化研究,成为提升工程的研发核心基地,致以各项技术措施组装配套,运作机制有效可行,成之为一套科学可行、实用有效的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用以指导全面工作。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