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地面积精准测量 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从事一切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伴随着农业发展一直到现在,主要集中在土地的面积,土地的土壤养分水分等等。其他土地面积可以用土地面积测量仪来测量,可以对不规则的土地进行精准的面积测量。土壤养分水分等可以利用土壤分析仪、土壤养分测定仪等科学仪器、
土地利用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利用关系规律性的学科,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发展历史还很短暂。中国在1980年代开展《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基础上,初步创立了土地利用学科。国外尽管尚未有“土地利用学”这一称谓,但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土地利用研究较为活跃。目前中国有关土地的分支学科已达10多门(甚至达20余门),形成了土地研究领域的学科群———即土地科学。分析认为,土地利用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居于核心学科地位。在分析有关学者提出的土地利用学研究内容基础上,按照学科的基本任务和国家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对土地利用学科的需求,构建起新型的土地利用学研究内容体系。
这一体系的基本框架系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方法为基本指针,以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方法论与“3S”技术为支撑,按照土地利用研究的时间尺度在纵向上分为过去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土地利用研究和未来土地利用(即土地合理利用)研究3个基本部分,形成“过去→现在→未来”的土地利用研究体系。此外,根据土地利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土地利用研究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土地利用学科的8个重点研究领域方向。
土地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是一种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具有养育(生产)、承载、仓储、景观和资产等多种功能,在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中占有难以替代的特殊地位,犹如“哺育生命的慈母”,离开了她,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延续。因此,对土地及土地利用问题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都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对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1980年代中国开展了《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编制工作,推动了土地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出版了《中国土地利用》等大批学术成果,使土地利用学科从传统经济地理学(尤其是农业地理学)中分化出来,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国外,尽管至今尚未有“土地利用学”这一术语和称谓,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土地利用研究都较为活跃,先后在在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很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构建土地利用学奠定了良好的科学基础。
近10多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学科在土地利用调查与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等诸多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使土地利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土地利用学”尚有争议,但土地利用研究的无比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的迫切需求,要求学界深入研究和探讨土地利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为保障国家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