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粮食安全—未来谁来养活中国?
关注粮食安全—未来谁来养活中国?
现代的人似乎已经渐渐忘记了粮食安全问题,在现代都市人们的印象中粮食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超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商场等等。但如果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点我们就好发现:粮食安全一直与我们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在农业生产中,从播种种子、到施肥、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灌溉、收割、贮藏一系列过程中,粮食安全存在每一个环节中。当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农户的工作变得更加简便,土地面积测量仪的使用可以帮助农民更加轻松快速准确的测量农田土地面积的大小,二氧化碳监测仪可以24小时为农作物生长环境所需的二氧化碳进行监测。
粮食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粮食安全是英文FoodSecurity的中文译名。FoodSecurity的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11月罗马世界粮食大会上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消灭饥饿与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与《世界粮食安全约定》两份文件中同时提出的。粮食安全应当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基本内涵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最起码的营养。1983年4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原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第二次定义,即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物(MelakuAyalew,1997)。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粮食安全做了第三次表述:“人人都有权获得安全而富有营养的粮食”,并提出“到2015年把全世二、国际争辩:谁来养活中国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BrownLesterR,1995)“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及其引起的争议,代表了国外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1998年他又撰文提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速工业化,使得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挤占农业用水,最终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导致其他贫穷缺粮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动摇世界粮食安全。
布朗的观点引起全世界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注。美国着名经济学家D.盖尔.约翰逊(D.GaleJohnosn,1995)认为,布朗的研究结论是错误的,中国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不论是当前还是未来,都不会对世界粮食供给构成威胁;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不能保证粮食生产完全自给,可能进口大量粮食,但这不会给世界带来灾难。世界银行(1997)也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太可能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世界粮食市场可以在不大幅度提价的情况下,满足2020年中国所需进口的10%的贸易原粮。另外,90%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等在中国国内生产解决。
联合国粮农组织储备局的尼科斯·亚历山德拉托斯(NikosAlexandratos,1997)认为布朗所预测的“中国粮食将严重短缺和粮价将大幅上涨”不太可能,部分论据自相矛盾。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同样也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199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即《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不仅有力驳斥了中国会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威胁这一谬论,还论证了中国将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众多国内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就布朗数据的失实、农业生产科技进步、制度革新等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中国对于粮食安全的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一批代表性论着涌现,如《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朱泽,1998)、《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黄季焜,1998)、《中国食物保障可持续性及其评价》(吕耀,1998)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