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仪在农作物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田间条件下快速确定作物氮营养状况一直是作物营养诊断研究重点。许多大田作物在缺氮时会表现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症状,作物在缺氮胁迫下,会导致老叶失绿;相反,供氮过量时,叶片颜色深绿,并且延迟衰老。通过观测叶片颜色变化来评价作物氮营养状况已经在生产中获得应用。
迄今为止,应用叶色测定植物氮营养状况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①测定光的不同特性;②通过常规浸提方法测定叶绿素含量;③利用标准比色卡比较叶色深浅;④测定光的通过率来反映叶色深浅。但是这些方法要么过于繁复,要么受光线影响,误差较大,均不能很好地用于生产实践。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手持叶绿素仪可以用来估计作物氮营养状况和进行氮肥推荐。它可以在田间条件下无损伤检测植物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并开始在水稻、苹果、棉花、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上进行应用研究。
目前,叶绿素仪在估计作物氮营养状况时一般都采用叶绿素仪读数(SPAD值)作为叶片全氮指标来估计作物需氮量。Semal等通过两年田间试验表明,玉米生长早期(如4叶期),SPAD值和叶片全氮相关性不显著,从生长中期开始,二者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线性关系的斜率比较接近(平均为0·065),年度之间也较为接近。Blackmer和Schepers报道,不论在供氮充足和缺乏时,玉米抽雄期穗叶SPAD值和叶片氮浓度及产量都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8)。但处于奢侈吸收时,SPAD值不再随供氮量增加而增加。产量和SPAD值都趋于平台。对小麦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结果,Follet等发现分蘖后期叶片SPAD值和小麦子粒产量、叶片全氮以及土壤无机氮之间存在正相关; Fox等在多点试验中也发现,小麦拔节前,第2片完全展开叶的SPAD值和组织中氮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采用叶绿素仪预测氮肥对小麦的效应仅有4%的误差,远远低于全氮的20%的误差。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应用叶绿素仪测定玉米叶片的读数与玉米含氮量和产量的相关性;叶绿素仪读数对夏玉米施氮量的响应及有可能影响叶绿素仪作为氮肥推荐工具的有关因素;并评价了叶绿素仪读数预测作物产量的精度。
相关仪器:记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