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
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是水稻品种选育的关键指标,也是鉴定米质优劣的主要衡量标准.随着水稻胚乳的发育,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一个由少到多逐渐增长的动态过程,因品种不同表现不同特性,受Wx基因控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在胚乳中如何转化形成,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直链淀粉是支链淀粉合成的前体,但也有研究认为糯性稻米在发育初期支链淀粉直接合成.目前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的方法较多,在籽粒发育前期淀粉量很少的情况下,为提高直链淀粉测定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以糙米粉为标样测定单粒糙米直链淀粉的方法和小样本总淀粉测定法,研究各类型水稻品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形成积累及转化机制, 为水稻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由此可见,随着米粒发育,胚乳中的淀粉粒逐渐形成, 其中支链淀粉的积累速度快于直链淀粉,且自淀粉粒开始形成其含量就较直链淀粉高,相对总淀粉、支链淀粉而言,直链淀粉的形成积累是一个缓慢增长的动态过程.值达极显著水平,即方程的相关性和回归性相当好, 所以回归方程的建立是合理的.利用二元曲线回归方程,可以进一步预测推算各品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最大含量出现的时间,这对进一步在水稻籽粒灌浆成熟期间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是有利的.单粒直链淀粉测定法不同,主要在于标准曲线是由糙米粉制成,具有样品用量少、不用去种皮、不用脱脂等优点,适合水稻籽粒发育各时期单粒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从结果分析中可得,水稻直链淀粉的形成积累具有以下特点:1)相对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而言,直链淀粉的形成积累是一个缓慢增长的动态过程;2)不同类型的品种直链淀粉的形成有所不同,在水稻籽粒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中,高AC类型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大于低AC类型品种,大于糯稻;3)直链淀粉积累的差异在灌浆早期即花后3~6 d,此时期直链淀粉的积累速率也为高AC类型品种>低AC类型品种>糯稻;4)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的快速形成积累期为花后3~12 d,其中花后3~6 d为线性增长期, 因而此时期的环境及栽培条件对谷粒的充实及产量高低有着很大的影响. 5)季节对直链淀粉的形成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如试验中直链淀粉可测得的时间早造比晚造早1~2 d,二元曲线回归分析中得,最大含量直链淀粉早造较晚造低等. 中国粮油仪器网 http://www.grain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