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防治在大棚中的应用
20世纪的石油农业在解决人类的贫困和饥饿,促进社会和文化进步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此所带来的副作用也逐渐突显了出来。如大量的化学肥料的施用,特别是单质的氮肥和磷肥,使农田土壤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江河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其中非选择性的化学农药负面影响更大。全世界每年因化学农药污染中毒的约有200万人,其中大约有2万人死亡。人口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减少,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逐渐枯竭,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因而,近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
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寻找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温室为基础的设施农业为充分利用自然光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收益部分地解决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但这些棚室中固有的缺点也逐渐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棚室土壤盐化,二氧化碳亏缺, 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等连作障碍严重制约着棚室农作物的收益。本文仅就棚室中作物病害的主要发生特点、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和进展进行讨论。
棚室中植物病害的发生特点
与大田环境相比,棚室是一个较为封闭小环境,它有自身的环境特点,如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施肥水平高等。这些特有的环境特点为病原菌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场所,也决定了温室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与大田作物发病规律不同。第一,由于温室的温度高,湿度大,高肥种植致使作物生长旺盛,病害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致使在早春时,多种作物的灰霉病发生严重,在夏季时,多种作物白粉病发生极其严重,如玫瑰、南瓜等的白粉病几乎达到覆盖所有叶片的程度。第二,同一种作物多种病害常常同时混合发生。第三,棚室植物病原菌有累积效应。由于棚室内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将作物的种类常限定在很少的几种高效作物中,致使常用的轮作防治植物病害的措施在棚室中很难采用。病残上的病原物在棚室中积累愈来愈严重,特别是土传的根部病害常导致部分棚室不能再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程度。生产上为了防治这些积累性病害,不得不反复施用化学农药或采用土壤薰蒸剂进行土壤消毒,这样一方面破坏了土壤中的微生态,另一方面严重污染地下水。第四,病害周年发生,没有明显的越冬越夏现象。由于棚室的温湿度及连作等特点,致使棚室中许多病害不断发生,如霜霉病等。
棚室中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化学农药作为防治棚室中植物病害的主要方法。但是,棚室中的植物病害发病快、周年发生等特点,决定了化学防治上用药次数多,有效安全期短,这与棚室中蔬菜作物的收获期短,食用安全原则相违背,特别是频繁用药,增加了病原物的抗药性,以致用药浓度常高于规定的用量5~ 10倍。因而,为了棚室农业持续发展,人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和长远思考。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已具备这种条件。即它无污染,不会引起病原产生抗性,效果长,尤其是用于土传病害防治的制剂,一旦施入土壤,就会在土壤中存活和繁殖较长时间,起到较长时期抑制病害的作用。
棚室中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流行,也有利于生防菌的定殖和增殖。对于地上部病害可以通过喷施的方法来施用,它不会被雨水所冲刷而流失,降低防治效果;对于地下部病害可以通过拌种、沟施,灌注等方法施用,它不会受到大雨浸漫而损失。因此,棚室中病害生物防治比大田作物病害生物防治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棚室中一般都是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能承受更高的防病成本。一般说来,生物防治一次性成本要高于化学防治,作用慢,且因地、因时或因施用方法不同,防治效果常表现不稳定,但它有效期长,无污染,不破坏生态等特点,况且无污染的农产品可获得绿色产品市场准入证书,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中国粮油仪器网 http://www.grain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