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生产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小麦生产的现状与建议
1、现状分析
中国仍然是一个小麦进口国。大量的小麦进口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同时也抢夺了国内小麦的市场。而且国内生产的大多数小麦,包括出口的部分小麦几乎都只能用于口粮,优质麦产量不足,而中国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小麦多为优质麦,这种小麦多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居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小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更愿意选择国外进口的优质麦用于生产,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小麦的竞争压力,减少其收益。
中国进口小麦的市场集中度很高,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2000-2011年间,除了2005年从这三国进口小麦总量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为83.98%,低于90%以外,其余各年均超过90%以上。过于集中的市场分布风险也就会特别大,中国在小麦进口上很容易遭受由于美加澳三国小麦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损失。
2、对策建议
首先,提高国内优质麦产量,完善优质麦结构,特别要增加弱筋小麦的种植。其实,国内优质麦的产量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是优质麦的结构严重不合理,尤其是适合制作饼干和糕点的弱筋小麦种类少,产量低,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而这种优质麦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市场很大,收益高。因而国内一方面要鼓励种植优质麦,可以通过加大良种补贴力度,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体现优质优价。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小麦种植的机械化水平,鼓励国内麦种研究,保证优质小麦的质量,从而增强国内优质麦对进口优质麦的竞争力。
其次,分散小麦进口市场,实现进口多元化。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地区不仅只有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还有欧盟以及中亚很多国家。事实上中国也一直有从英国、法国、德国包括哈萨克斯坦进口小麦的历史。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中国对于哈萨克斯坦的小麦进口在增加。通过分散小麦进口的途径,降低个别国家小麦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损失。
最后,规范小麦进口。不仅要根据国内市场供需变化把握好进口量,更要强调完善小麦进口的质量检测。
事实上,中国也在出口小麦,可出口的方向多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中国在进口发达国家的小麦时,检测系统不完善,质量要求也低于发达国家,因而导致国外小麦易进入的局面。规范小麦的进口可以有效的起到提高小麦安全水平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