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
如何做好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
粮食的有效供给是保障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粮食供给是由国内粮食生产量和国外粮食进口量构成的。当粮食供给总量一定时,则粮食供给总量取决于国内产量和国外进口量的变化。粮食自产与进口之间有替代关系,但不能完全替代,因为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一个国家的粮食供给不可能全部由国外进口来实现。这就要求政府在粮食进口与自产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比例。同时,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粮食总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则要求供给相应增长。从国内粮食供给来看,我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在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5. 285亿吨。
从我国人均耕地拥有量、水资源、气候、农业科技等因素考虑,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6亿吨左右。从国际粮食市场来看,每年可用于进口的粮食约为2. 5-3亿吨。但从国外进口粮食要受到运输、价格、WTO规则、外来生物侵害、政治外交等因素的制约,而且,我国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大国效应十分显着,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都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国际市场上能够提供我国所需的粮食,我国也有能力买得起所需的粮食,但每年应该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多少粮食,应相机抉择,慎重行事。
粮食安全的保障首先取决于粮食生产者内在的生产动力,而粮食生产者的内在的动力又源于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果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好,农民才会有种粮内在动力;如果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不好,农民就会缺乏种粮的动力,从而对种粮没有积极性,减少甚至放弃粮食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粮食缺乏弹性及粮食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决定了要保证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就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回顾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粮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政策,可以说,我国粮食总产量是随着政策的调整而波动的,两者呈现出正相关。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要给粮食生产者以持续的动力激励,就要求政府不断稳定、加强和完善有利于粮食生产的政策。(1)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2)进一步提高粮食收购价。(3)切实控制农资价格。(4)狠抓惠农政策的到位与落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