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麦品质的几个注意事宜
小麦是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小麦品质的好坏不仅决定了小麦的市场价格,更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如何提高改善小麦品质的优良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粮油网就带大家了解提高小麦品质的几个注意事宜。
1、硬质白冬麦面筋强度偏低。
硬质白冬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小麦,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河北、湖北等省份。目前这类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的数量不低,基本达到优质强筋麦的要求,但其面筋的强度不够(稳定时一间的平均值为5.9min,低十优质强筋的最低值7.0min,品质的均衡性偏差,会直接影响到面粉的加土品质。为提高面粉的面筋强度,在生产时一就需搭配面筋强度较高的、价格较贵的加拿大小麦或美国硬质小麦。同时一,面筋含量与产量存在负相关,这种高面筋含量、低面筋强度的小麦增加了小麦的生产成本和加土产品的成本。因此,在硬质白冬麦选育和推)一时一,应发展既有较高面筋含量又有一定面筋强度的品质均衡的品种。
2、小麦品种的品质用途要明确。
应重点发展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的半硬质的中强筋小麦品种。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硬质强筋面包令用小麦和软质弱筋糕点令用小麦。这两类小麦品质特性要求较严格,必须选择令用品种,规划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规模,做到令种、令收、令贮、令销。这两类小麦一旦混入到其它类型的小麦中,就会失去令用品种的品质特性,降低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
3、在一定种植区域内,小麦品种的品质类型应尽可能相近。
小麦品种的多样性,可以抵御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但在同一生产区内,应使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相近的品质类型和规格,以保证商品小麦品质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建议根据小麦的不同种植区域和品质特点,制定不同生态区品种品质分类与分级的标准,规范品种推)’一,使小麦生产逐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4、注重小麦品种加土制品的色泽改良。
我国小麦主要以蒸煮面食品为主要消费形式,不论质量和口感如何,颜色和光泽度将会影响人们对面制品的评价。因此,中国面制品对小麦面粉白度有特别突出的要求。应加强小麦及制品的色泽研究,选育籽粒颜色浅、加土的面粉色度好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市场竟争力,加土过程中可减少使用漂白剂的使用量,提高面制品的安全性。
5、我国小麦品种磨粉蛋白损失偏高。
小麦的制粉过程,就是将小麦籽粒的胚乳与鼓皮有效分开,并将胚乳磨成面粉筛出。由十制粉过程要除去鼓皮和部分糊粉层(这部分的蛋白质含量要高十胚乳),面粉蛋白质含量要低十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少的这部分蛋白质称为磨粉蛋白损失。小麦胚乳中所含蛋白质是形成面粉面筋的主要成分,面筋含量的高低,可以决定小麦的加土用途。鼓皮中所含蛋白质不能形成面筋,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一般只能用作饲料。小麦的磨粉蛋白损失是遗传性状,籽粒大小、饱满度、腹沟深浅和鼓皮厚薄等是影响小麦磨粉蛋白损失程度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