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蛋白质含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蛋白质含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小麦蛋白质含量对小麦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合成小麦籽粒蛋白质不但要消耗较高的能量,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氮肥,所以高蛋白小麦的生产成本要高,其市场价格也较贵。小麦磨粉蛋白损失越低,即胚乳中蛋白质占小麦籽粒蛋白质的比例越多,相对生产成本越低,是小麦节本增效的最经济的方法。加拿大很早己将磨粉蛋白损失作为育种目标和品种鉴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将硬红春麦的磨粉蛋白损失限定为0.75%,商品小麦的磨粉蛋白损失为0.5%一1.0%。
2003年全国小麦品种普查中进行了磨粉蛋白损失的研究,用自动型凯氏定氮仪对小麦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小麦品种的磨粉蛋白损失为0。8%}2。6%,其中蛋白损失低十1.0%的仅占普查品种的4%,蛋白损失为1.0一1.5%的品种占65%,蛋白损失高十1。5%的品种占30%。由此可知,我国小麦的磨粉蛋白损失要明显高十加拿大小麦,而我国育种和生产部门对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在优质小麦育种时一,应将磨粉蛋白损失作为品种选育的目标之b。加快令用小麦优势区划和产业带的发展在黄淮海种植区域内,扩大硬白麦的种植面积,适当提高小麦品种的面筋强度,发展优质中强筋冬麦品种;在大兴安岭沿麓地区黑龙江省、内蒙古等北方春麦种植区域,增加硬红春小麦的面积,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在长江下游地区适当发展优质弱筋白麦。
我国应逐步建立建全小麦品质测报体系,由小麦品质检测权威机构编制小麦质量年报,每年定时-定点取样对小麦籽粒特性、制粉特性和面团特性以及各种制成品品质进行分析测报、综合比较和数据统计,公布全国小麦品种和商品小麦品质状况,并对推荐品种作出综合评价。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年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小麦种植面积、分布及品质特性,向小麦用户和生产者一通报每产收获小麦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小麦产销基本平衡,预测市场需求并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将会提高中国小麦质量,提高小麦产业的整体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