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食安全储藏的几点要点
我国农户家庭储粮数量巨大,传统的粮食储藏是常温仓房式储藏,包括入库堆放、粮食晾晒、自然通风和密闭、自然低温等。由于条件简陋,粮食容易受潮、陈化变质、霉变、受虫害侵蚀和鼠害等,损失很大。此外,由于在储藏中需使用磷化铝等熏蒸剂进行熏蒸杀虫,其产生的磷化氢气体对人、畜有剧毒副作用。不仅使粮食品质大大下降,而且容易产生残留污染。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07年末我国农户存粮2458亿kg,约占当前粮食总产量的50%。从我局典型调查情况看:
我国农户储粮鼠、虫、霉害问题多,损失大,平均损失为5%~8%左右,据此测算,全国每年农户储粮造成的粮食数量损失约125亿~195亿kg,折合经济损失300亿元左右。因此,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
水分是影响粮食储藏安全的关键因子。传统的储藏技术是先将粮食的含水量降至在安全水分以下再入库储藏,费工费时。采用就仓干燥技术,可以将高水分的粮食直接入仓,利用自然或加热的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具有一定堆高的高水分的粮食干燥,干燥后同时就放在仓内储藏。代彦军等提出一套由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装置、通风地上笼送风系统以及粮食翻滚搅拌机械组成的就仓干燥工艺,可实现粮食就仓干燥的低能耗性、短周期性、均匀性等。
由于经干燥降水后的粮食会增加爆腰粒,加工时碎米率高,大米蒸煮品质变差,失去应有的色、香、味。采用低温储粮技术,不仅能够防虫防霉,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粮食呼吸作用,使内部生理变化呈静止状态,延缓粮食陈化,保持大米的新鲜度。低温储藏就是利用自然低温条件或机械制冷设备,降低仓内储粮温度,并利用仓房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确保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粮堆温度维持在低温(15e)或准低温(20e)以下。
相关仪器:植物生长室 碾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