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几个问题详细信息!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几个问题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3-12-27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粮食安全事关市民健康与国家稳定,我们人口众多要想养活这么多人口,每一届政府都把粮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

  1 粮食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整体质量良好中国2008年优质小麦种植比例已达整个种植面积的64%以上。特制二等以上的精制小麦粉占小麦粉总产量的65%;标准一等米以上的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88%,特等大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到33.9%。另据湖北省粮油监测站连续5年的稻谷品质测报显示,湖北省稻谷收获质量90%达到国标中等质量以上,入库稻谷全部达到国标3级以上水平。又据国家质检总局资料,近年我国米、面、酱油、醋基本粮食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粮食产品合格率达99%以上。2007年上半年我国消费量最大的粮食加工品等前10类食品的抽查合格率均达95%以上。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粮食产品,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质量,都表现良好水平。近年国内市场销售的粮食产品未发生明显的质量事故,成为老百姓的放心食品。我国粮食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强了我国粮食产品和粮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中国政府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原粮生产环节的监管由农业部门负责;粮食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粮食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进出口粮食产品质量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格局。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

  为了确保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中国政府对粮食产品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还建立了全国粮食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风险监控,通过动态收集和分析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初步实现了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和早处理。

  还建立健全了存在质量问题粮食产品的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形式的召回制度。还十分重视粮食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粮食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和红黑榜制度,并充分发挥各类粮食协会的作用,促进了粮食行业的自律和诚信建设。

  3 粮食质量安全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保障中国粮食质量安全,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全国人大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近20部与粮食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近40部相关行政法规;国务院农业等部门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近150部相关部门规章。这些法律规章构建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及其基本法律制度,为依法开展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制基础。

  为了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我国加强了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化、认证认可和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等粮食质量安全基础性工作。建立了一批具有资质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初步形成了“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和部门粮食检验机构为主体,市、县级粮食检验机构为补充”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粮食质量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了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的需要。还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粮食产品认证认可体系,认证和认可了大批优质绿色、无公害和有机粮食产品。

  4 粮食产品进出口质量保持高水平中国是粮食进出口大国,多年来粮食产品进出口不断增长。2006年,中国粮食制品已成为我国出口食品货值列第6位的品种,年出口货值为8.81亿美元;粮食制品也是我国进口食品货值列前10位的品种,年进口货值3.59亿美元。由于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进出口质量安全工作,建立了包括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完善的质量安全监控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进出口制度等一整套粮食进出口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确保了近年中国进出口粮食安全随着数量的极大增长,仍然得到了有效保障。多年来,中国粮食进出口质量总体平稳,出口粮食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也未发生过因进口粮食质量安全引起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