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详细信息!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3-12-13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粮食生产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高达58.394%,是主控因子,它能控制其他主成分的变化,在空间上反映安徽省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强度上.

  1 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农用排灌动力机械、农村用电量、机井数和已建成水库数量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的基础条件,随着灌溉动力机械水平的提高和灌溉水源保障补给能力的提升,粮食生产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逐步增强,因此旱涝保收面积得到有效保障,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本区由于受地形的影响,水浇地大多高于河床,大面积靠提灌来完成;另外气候也不稳定,降水的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易发.相当数量的大型水库及水井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风向风速仪雨量监测仪等仪器的投入,可检测农田的风速降雨量等,极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效地缓解了旱涝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据统计,2010年末,安徽省共修建水库4 818座,打水井19.74万眼,还修建了水平梯田等水保设施;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54.11万kW,比1978年增加1.13倍;有效灌溉面积3 519.78hm2,比1978年增加了1 122.27hm2,年均增加34.00hm2;旱涝保收面积2 623.27hm2,比1978年增加了802.95hm2,年均增加24.33hm2.总之,农田水利建设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必须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2 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可以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安徽省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分散式家庭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将增大;增加农用化肥施用量也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农村用电量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较小.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省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 409.78万kW,比1978年增加了近9倍;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4 056.35hm2,比1978年增加了802.95hm2,年均增加24.33hm2;化肥施用量319.77万t,比1978年增加了9.23倍;农村用电量107.41万kW·h,比1978年增长了10.37倍,虽然农村用电量增长迅速,但主要是农村生活消费,农业生产消费只占较小比例.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将是未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3 农业生产成本因素的影响

  第二主成分占21.542%的贡献率,农业生产资318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2卷料成本指数在各因子中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化肥价格指数和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都直接反映了农业生产成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另外粮食成交价格指数在第二主成分的相关系数也高达0.817,根据市场、供求和生产相互关系的经济原理,市场供求和粮食价格理论上在粮食生产中起着决定作用.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指数和粮食成交价格指数的高低起伏变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粮食生产的最初成本和最终收益,如果粮食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相关,那势必会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农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制定、完善并落实各项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在减轻粮农负担,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粮食收购价格合理的同时,加大农业投入.

  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因素的影响

  占9.032%的贡献率的第三主成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其各因子中的相关系数最高,说明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空间上反映它对水土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及合理利用程度.粮食种植面积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耕地面积总量的维持,耕地面积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明显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保护耕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也将直接减少耕地面积.

  据统计表明,1990~2004年,安徽耕地面积一直呈减少趋势,从297.94×104减少到273.92×104hm2,耕地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进而影响到粮食产量的增加.因此,在注重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切实贯彻好国家"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努力保护中国18亿亩中华民族生存的生命底线.总之,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安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而引起粮食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则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但作为粮食生产基础因子的自然条件不容小觑.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