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2013年河南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信息发布会详细信息!

2013年河南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信息发布会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3-11-04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10月29日,河南省粮食局、河南省农业厅在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交易大厅联合举办了“2013河南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信息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了我省2013年小麦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工作开展情况,发布了《2013年河南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省粮食局、省农业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各省辖市粮食局主管局长、相关科室负责人,省直管试点县(市)粮食局主管局长,挂牌国家粮食局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负责人,省直涉粮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今年1月份,我局曾与省农业厅联合首次向社会发布小麦质量品质信息,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此次发布小麦质量品质信息的目的是继续坚持粮食信息发布制度,逐步促使此项工作常态化。

  我省2013年收获小麦质量调查样品的采集是以县为单位,按照等距分布原则,每1~2万吨粮食产量取一个样品,指定专人到自然村采集,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115个县(市、区),涉及调查品种245个,样品检验由市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品质测报样品的采集是以县为单位,按产量优先、等距分布的原则,选取有代表性的品种,指定专人到乡镇取样,全部为农户样品,采样范围涉及全省各地的107个品种,样品检验由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并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及检验方法,对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样品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评判,在经过省粮食局多次组织讨论修改,并征求省农业厅等部门意见后,形成了《报告》。《报告》充分体现了“科学、严谨”精神,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2013年我省收获小麦质量品质的真实状况。

  《报告》显示,2013年全省新收获小麦总体质量较好,品质特性较优,种植品种以中强筋小麦为主导。主要特点一是小麦总体质量状况较好,三等以上小麦占比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容重变幅为669~830 g/L,平均值773g/L,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等外的比例分别为23.0%、34.4%、33.6%、5.9%、1.8%、1.3%,三等以上(含三等)的比例为91%;水分变幅为6.9%~22.0%,均值12.2%;不完善粒变幅为0.2%~80.6%,均值8.4%,其中符合中等要求(≤8.0%)的比例为63.5%,大于10%的比例为27.9%,大于20%的比例为6.5%;硬度指数变幅为35~78,均值59,硬质白麦的比例为61.4%,软质白麦的比例为4.4%,混合麦的比例为34.2%。不完善粒均值8.4%,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其中符合中等要求(≤8.0%)的比例下降31.4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我省在4月份,气温突降,造成部分小麦冻害;在小麦收割时期,多地出现强降雨,导致出现小麦容重有所下降、局部地区不完善粒增多的现象。二是2013年全省新收获小麦品质特性较优,种植品种中强筋比例较大,与2012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指标平均值分别为:降落数值246.8s、粗蛋白质(干基)15.3%、湿面筋(14%水分计)32.7%、面筋指数67.3%、沉淀指数45.6mL、面团形成时间4.0min、吸水率57.6%、面团稳定时间5.2min、弱化度109FU、质量指数68、最大拉伸阻力366EU、50mm拉伸阻力277EU、延伸度146mm、拉伸面积69cm2、烘焙品质评分值(稳定时间大于7分钟样品)65分。测报结果显示,2013年我省种植小麦以中强筋品种为主导,弱筋小麦很少。主栽品种的内在品质总体表现为: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中等筋力小麦所占比例较大。豫北地区中筋、强筋品种均表现较好。强筋品种在豫南部分区域也得到较快推广,但今年由于天气影响,小麦品质有所下降。从全部样品的检验结果看,中筋主栽品种矮抗58、周麦22号、周麦18、周麦16、众麦1号、豫麦49等表现出了较好的中筋品质;强筋品种中郑麦366、新麦26、众麦1号、西农979、郑麦9023、泛麦8号等表现出了较好的强筋特性。我省南北东西跨度大,各地土壤气候差别大,很多品种只有在适宜地区种植,才能表现出较好的品质特性。由于受天气影响,我省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小麦品质有所下降。

  自2001年以来,我省已连续13年开展了收获小麦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通过开展质量调查与品质测报,准确掌握当年收获小麦的质量状况,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并通过有效手段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对于指导我省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小麦产销衔接、推动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后,省粮食局将继续建立健全粮食质量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科学、准确的粮食质量信息。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