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11菜籽市场将高开振荡稳走
来源: 网络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1-04-19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回顾近几年油菜籽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其价格跌宕起伏,概括为:
2008年油脂企业谁经营谁亏损,初级市场每50公斤开秤价250元,高开高走,直至达到厂家到库价290元的高峰,尔后逐渐下滑,进入9月中下旬跌入低谷仅为180元左右,油脂企业受到重创,厂家一片哀声。由此当年10月国家启动油菜籽临储收购,即每50公斤临储价220元,使受委托代储油脂企业弥补了一定的亏损。
而2009年国储托市主导油菜籽市场,当年市场价经历着由低开高走到小幅回落的过程,年底及岁末震荡回升,即初级市场开秤价每50公斤 155元,以至涨到175--180元,6月1日国家公布在主产区继续实行油菜籽临储收购,即每50公斤185元,敞开收购,由于价格杠杆的作用,国内商品菜籽大部分收纳到国储,而担负托市收购的油脂企业从国家委托收购中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从而使油脂企业由上年的巨额亏损进而转入盈利,企业生机再现。
然而,2010年4月19日,国家继续公布油菜籽临储收购价由上年每50公斤185元提高到195元,而当年油菜籽市场呈现复苏,转暖,其价格温和上扬,即每50公斤初级市场收购价徘徊在205元间,进入下半年后,其价格涨至220元以上。
那么,2011年国内油菜籽市场将如何演绎:笔者综合各方面情况,预测2011年市场价格将呈现高开、振荡稳走,后期波动性的涨幅。
随着国家政策双重调控,控通胀、控物价仍然是今年宏观经济调控主基调,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必将受到抑制,而作为菜籽油的上游产品油菜籽也不例外,但也因油菜籽面积减少,总量下降,种植成本上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其后市农企搏奕推动价格稳步趋升也在情理之中,这其中也交织着利空、利好因素,经分析:
(一)、利空因素:
1、政策调控
(1)货币政策:为缓解我国食用油过快上涨局面,去年十月中旬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实施了多项调控措施,对国内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家连续四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以缓解物价过快上涨的形势。
(2)国家临储大豆和食用油拍卖力度加大
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家共六次临储菜籽油拍卖和五次跨省移库大豆拍卖。二者投放时间基本为每半月一次,其中菜籽油投放量稳定在10万吨,且成交价格与同期市场价格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一般在9200--9500元/吨,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将有力的抑制油脂价格过快的上涨。
2、国际油菜籽总量大幅度增加
虽然,我国油菜籽面积减少,总量下降,但由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菜籽主产国总量大幅度增加,其增量可抵消中国的减产,这对我国进口菜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利好因素
尽管,国家为控制通胀的压力,保民生、稳物价,但就大宗农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国家的政策自然是保二头,一是保护好生产者种植积极性,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二是保护好消费者不能因涨价过高,而造成民心不稳定。因此,我认为今年油菜籽市场价格应以高开、稳步趋升的经营格局,但不会出现大幅度涨或跌的可能,其因:
1、生产成本上升
据数据显示2010/2011年芜湖县油菜亩生产成本投入707元,较上年565.5元,亩增加投入141.5元,增幅25.02%. 亩成本投入增加主要来自:一是物化投入147元,较上年125.5元,增加21.5元,增幅17.13%,其因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拉动成本上升,二是劳动力日工价由上年60元,增加到80元,增幅33.3%.生产成本的上升对价格构成将起到抬高的推动作用。
2、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当前,我国油菜压榨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据了解国内豆油过剩产能已超过50%,而菜油加工的过剩产能实际上已超过了大豆,但因近几年菜籽产量逐年下降,油脂企业为争夺有限的菜籽资源必将千方百计抓货源,由此造成市场竞争激烈,而竞争的第一要素就是价格之仗。
3、国内油菜籽产量减产幅度较大
据前期国内几大期货公司对长江流域四省油菜籽生产形势调研,推算出国内油菜籽大约减产在200万吨左右,产不足需也将是推动价格偏强的一大要素。
4、预计进口菜籽价格仍处高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预计加拿大等国进口菜籽到港完税价约在4800--5600元/吨,它将是拉动国内菜籽价格小幅走高的有力支撑。
5、豆油与菜油比价违背常规
据一季度末信息称:豆油价格波动区间在10000--10500元/吨,而菜油价格波动区间在10000--10300元/吨,豆油与菜油价比较为不正常。从历史角度来说,菜油每吨高于豆油价差在500--800元/吨内属合理的比价关系,但现实中的反差,有可能潜在地涵盖了菜油有上涨的空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6、生产者的期望值推高
由于今年油菜籽亩生产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心理预期油菜籽每50公斤出售价应在250元以上,假设市场价继续维持在上年的价格水平,那么今年农民种油菜籽收益不仅不盈利,反而要亏损在100元以上,将可能重蹈上年农民种油菜籽亏损的覆辙,这样对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将又受到严重的挫伤,同时,对生产者也是一个不公平的商品交换。
据信息称:从国内目前菜油出厂价10100元/吨,菜粕出厂价2300元/吨,依照浸出油35%,每50公斤折款176.75元,菜粕 30公斤,每50公斤折款69元,每50公斤菜籽加工费10元,两比每50公斤油菜籽成本价235.75元。因此,笔者预测今年新产油菜籽收购价有可能维持在每50公斤220元--250元间徘徊,总的趋势油菜籽市场收购价将可能呈现高开、振荡稳走,波动性小幅走强。其初级市场油菜籽开秤价每50公斤在 220元起步。
眼下,油菜籽登场上市尚有一月时间,然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二季度三月份CPT 4.7%,较二月份下降0.2%.这说明国家控制通胀决心加大,加之国家油脂库存充裕,这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保障供给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受粥少僧多,农企搏奕将呈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建议油菜籽经营企业在制定收购价时,要参照周边较大油脂加工企业到库价,减去运输费用和合理利润为当地油菜籽收购价,万不可以盲目抬高价格抢购,要做到快进快出,见利就收,切忌不能大量吞吐等待价格上涨。要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切实规避经营风险,以灵活经营的方式,务求争创最佳经济效益而奋斗。
2008年油脂企业谁经营谁亏损,初级市场每50公斤开秤价250元,高开高走,直至达到厂家到库价290元的高峰,尔后逐渐下滑,进入9月中下旬跌入低谷仅为180元左右,油脂企业受到重创,厂家一片哀声。由此当年10月国家启动油菜籽临储收购,即每50公斤临储价220元,使受委托代储油脂企业弥补了一定的亏损。
而2009年国储托市主导油菜籽市场,当年市场价经历着由低开高走到小幅回落的过程,年底及岁末震荡回升,即初级市场开秤价每50公斤 155元,以至涨到175--180元,6月1日国家公布在主产区继续实行油菜籽临储收购,即每50公斤185元,敞开收购,由于价格杠杆的作用,国内商品菜籽大部分收纳到国储,而担负托市收购的油脂企业从国家委托收购中获得一定数额的补贴。从而使油脂企业由上年的巨额亏损进而转入盈利,企业生机再现。
然而,2010年4月19日,国家继续公布油菜籽临储收购价由上年每50公斤185元提高到195元,而当年油菜籽市场呈现复苏,转暖,其价格温和上扬,即每50公斤初级市场收购价徘徊在205元间,进入下半年后,其价格涨至220元以上。
那么,2011年国内油菜籽市场将如何演绎:笔者综合各方面情况,预测2011年市场价格将呈现高开、振荡稳走,后期波动性的涨幅。
随着国家政策双重调控,控通胀、控物价仍然是今年宏观经济调控主基调,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必将受到抑制,而作为菜籽油的上游产品油菜籽也不例外,但也因油菜籽面积减少,总量下降,种植成本上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其后市农企搏奕推动价格稳步趋升也在情理之中,这其中也交织着利空、利好因素,经分析:
(一)、利空因素:
1、政策调控
(1)货币政策:为缓解我国食用油过快上涨局面,去年十月中旬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实施了多项调控措施,对国内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家连续四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准备金率,以缓解物价过快上涨的形势。
(2)国家临储大豆和食用油拍卖力度加大
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家共六次临储菜籽油拍卖和五次跨省移库大豆拍卖。二者投放时间基本为每半月一次,其中菜籽油投放量稳定在10万吨,且成交价格与同期市场价格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一般在9200--9500元/吨,这一政策的实施也将有力的抑制油脂价格过快的上涨。
2、国际油菜籽总量大幅度增加
虽然,我国油菜籽面积减少,总量下降,但由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菜籽主产国总量大幅度增加,其增量可抵消中国的减产,这对我国进口菜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利好因素
尽管,国家为控制通胀的压力,保民生、稳物价,但就大宗农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国家的政策自然是保二头,一是保护好生产者种植积极性,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二是保护好消费者不能因涨价过高,而造成民心不稳定。因此,我认为今年油菜籽市场价格应以高开、稳步趋升的经营格局,但不会出现大幅度涨或跌的可能,其因:
1、生产成本上升
据数据显示2010/2011年芜湖县油菜亩生产成本投入707元,较上年565.5元,亩增加投入141.5元,增幅25.02%. 亩成本投入增加主要来自:一是物化投入147元,较上年125.5元,增加21.5元,增幅17.13%,其因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拉动成本上升,二是劳动力日工价由上年60元,增加到80元,增幅33.3%.生产成本的上升对价格构成将起到抬高的推动作用。
2、产能过剩,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当前,我国油菜压榨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据了解国内豆油过剩产能已超过50%,而菜油加工的过剩产能实际上已超过了大豆,但因近几年菜籽产量逐年下降,油脂企业为争夺有限的菜籽资源必将千方百计抓货源,由此造成市场竞争激烈,而竞争的第一要素就是价格之仗。
3、国内油菜籽产量减产幅度较大
据前期国内几大期货公司对长江流域四省油菜籽生产形势调研,推算出国内油菜籽大约减产在200万吨左右,产不足需也将是推动价格偏强的一大要素。
4、预计进口菜籽价格仍处高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预计加拿大等国进口菜籽到港完税价约在4800--5600元/吨,它将是拉动国内菜籽价格小幅走高的有力支撑。
5、豆油与菜油比价违背常规
据一季度末信息称:豆油价格波动区间在10000--10500元/吨,而菜油价格波动区间在10000--10300元/吨,豆油与菜油价比较为不正常。从历史角度来说,菜油每吨高于豆油价差在500--800元/吨内属合理的比价关系,但现实中的反差,有可能潜在地涵盖了菜油有上涨的空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6、生产者的期望值推高
由于今年油菜籽亩生产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的心理预期油菜籽每50公斤出售价应在250元以上,假设市场价继续维持在上年的价格水平,那么今年农民种油菜籽收益不仅不盈利,反而要亏损在100元以上,将可能重蹈上年农民种油菜籽亏损的覆辙,这样对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将又受到严重的挫伤,同时,对生产者也是一个不公平的商品交换。
据信息称:从国内目前菜油出厂价10100元/吨,菜粕出厂价2300元/吨,依照浸出油35%,每50公斤折款176.75元,菜粕 30公斤,每50公斤折款69元,每50公斤菜籽加工费10元,两比每50公斤油菜籽成本价235.75元。因此,笔者预测今年新产油菜籽收购价有可能维持在每50公斤220元--250元间徘徊,总的趋势油菜籽市场收购价将可能呈现高开、振荡稳走,波动性小幅走强。其初级市场油菜籽开秤价每50公斤在 220元起步。
眼下,油菜籽登场上市尚有一月时间,然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二季度三月份CPT 4.7%,较二月份下降0.2%.这说明国家控制通胀决心加大,加之国家油脂库存充裕,这为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保障供给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受粥少僧多,农企搏奕将呈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建议油菜籽经营企业在制定收购价时,要参照周边较大油脂加工企业到库价,减去运输费用和合理利润为当地油菜籽收购价,万不可以盲目抬高价格抢购,要做到快进快出,见利就收,切忌不能大量吞吐等待价格上涨。要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切实规避经营风险,以灵活经营的方式,务求争创最佳经济效益而奋斗。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