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预计2019年产值将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详细信息!

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预计2019年产值将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

来源: 科技日报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20-01-13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日前,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实效。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3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1万亿元,比2016年增长10.6%。预计2019年产值将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利润总额达到2500亿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2016年5月以来多次指出,要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2019年又先后对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文章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罗守全介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作为全系统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厘清思路,以“连抓三年、紧抓三年”的劲头和力度,持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加快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和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意见,制定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先后在山东省滨州市、黑龙江省五常市和河南省漯河市召开三次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总结各地探索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即聚焦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个目标”,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战略”,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实施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全面开创粮食产业发展新局面,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
    罗守全表示,我国粮食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协同联动性明显提高,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了农业发展新动能,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湖南省南县围绕一产建基地,围绕二产深加工,围绕三产强配套,打造稻虾米育种、种植、收购、储存、加工、贸易、销售、服务于一体完整链条,年产稻虾米24万吨,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良好格局。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和企业提质增效开辟新路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反馈引导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粮食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优质粮源基地,带动种粮农民增收。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建立优质原粮基地面积达到718万亩,关联农户190万户。贵州省实施特种优势粮油订单种植工程,为种粮农户创造收益93亿元,惠及115万农户,其中贫困户近30万户,户均收入3100元以上。同时,好粮源带来好产品,好产品带来好效益。“山西小米”平均售价从每斤5~6元上升到20元左右,加工企业营利水平大幅提升。
    罗守全介绍,如今,我国粮食产业争创粮油知名品牌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齐鲁粮油”“吉林大米”“广西香米”“荆楚大地”“天府菜油”等一大批区域公共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三全水饺”“想念面条”“克明挂面”“香驰果葡糖浆”等知名品牌远销欧美,不断拓展国际消费市场空间。中粮集团、香驰控股、九三粮油、思念食品、陕农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集团,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迅速做优做大做强,成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同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满足新需求。适应消费结构提档升级新形势,调优产品结构,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城乡居民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便捷”。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和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会”、福建粮食交易洽谈会等区域性交易活动,为优质粮油产品搭建了展示舞台。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与主产区合作共建直销通道,使优质粮油产品直通市民“米袋子”。
    罗守全表示,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按照“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把粮食安全建立在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