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力推进“互联网+粮食”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深刻改变着传统发展模式。粮食流通联接粮食一二三产业,加快推进“互联网+粮食”,既是贯彻落实《粮食行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南粤粮安工程”智慧粮食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提高全市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夯实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市粮食系统紧抓“互联网+”行动新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粮食”的发展与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粮食”在粮油市场监测、粮食应急、政务公开、粮食物流、质量追溯、智慧粮库等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互联网+粮油市场监测”。加大投入,完成“江门市粮油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的升级改造。新建了“粮油加工企业、粮油批发零售、大型超市”等市场监测模块,全面实现市区粮油市场监测网点、下辖各市(区)粮食局监测数据网上直报,且通过该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曲线图表,为做好分析预测工作,科学分析研判市场变化趋势,全面把握粮油市场动态提供了决策依据和参考。当前,国家、省、市三级粮油市场监测平台已成功建成,全市粮油市场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互联网+粮食应急”。建设“江门市粮食应急管理系统”,修订完善《江门市粮食应急预案》,推进应急供应网点与地方储备、应急加工企业的有效配套、衔接,打造覆盖省、市、县的应急保障网络系统,实现全市粮食应急网点“一张图”。全面提升了应急指挥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应急资金管理和应急演练保障管理水平。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完善江门市粮食局门户网站功能,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开通“江门粮食”新浪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并指定专人负责维护更新工作。注重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规范各类许可事项的网上办理,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服务质量。通过多年的努力,江门市粮食局网站在2016年度全市政府网站考评中排名“承担行政许可职能、对外服务较多的市直单位网站”第一名,荣获“优秀”等次,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
四、“互联网+粮食物流”。江门市新会区粮食局高度重视“互联网+粮食”建设,投入96万元建设“新会区粮食物流信息系统”。该系统建包含新会粮食物流BI系统、门店零售管理系统和粮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不仅实现了粮油商店业务实时在线管理,而且实时记录门店信息、商品数量、库存信息等,全面提高配送效率。通过物流信息分析,进一步提高粮食供应管理水平和调控能力。同时,该系统将与新会区各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协同运行,确保该区粮油应急供应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五、“互联网+质量追溯”。依托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本市粮油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积极动员全市有条件的粮油加工生产企业加入该溯源平台,实现粮油产品从原材料种植到收购、检测检疫、加工包装、仓储库存、物流销售的全程溯源监管。逐步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溯源管理目标,保障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同时,鼓励大型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进一步推动本土粮油产业健康发展。
六、“互联网+智慧粮库”。紧紧抓住国家、省对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扶持的宝贵机遇,积极发动符合条件的粮食仓储企业申报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目前全市共有8个项目纳入上级支持范围,共投资2107万元,申报仓容达26万吨。项目升级改造完成后,全市粮库将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及报表电子化,仓储保管、出入库、安防智能化等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储备粮的监管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来源:中国粮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