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2006年我国粮油政策盘点详细信息!

2006年我国粮油政策盘点

来源:  类别:粮油政策  更新时间:2007-01-11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对我国粮食行业以及“三农”来说,200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农业税被取消,财政支农资金年年递增,对粮食加工和转化企业给予粮食流转贷款支持,继续执行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对进出口关税配额进行再分配等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流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超去年和维护粮食市场正常秩序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再次成为各届关注的“焦点”,积极促进国有粮食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成为今年改革的主题。耕地保护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强调运用科技提高产能的同时,力保2020年拥有18亿亩耕地的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发布实施,将为保障老百姓生命安全、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连续第四年锁定“三农”问题。可以相信,我国的现代农业、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及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将在来年获得空前的提高。商场如战场,粮油市场更是变化莫测。2007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中华粮网秉着真诚服务客户的方针,对2006年国家粮油政策进行汇总整理,以飨读者,期望新的一年粮油业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天空下自由翱翔。

  关键词:建设新农村

  提要: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锲而不舍地推进,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统盘考虑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农业税历史的终结,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民和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强化等等,国家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耕地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着力构建起我国粮食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两会”

  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称,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关键词:保护耕地

  提要:地载万物,地生万物。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保护耕地,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是当前社会特别是“三农”关注的热点和易引发矛盾的焦点之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妥善解决和处理好土地的严格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然而,目前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31亿亩。为此,国土资源部通知,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对新农村建设最大的支持。各地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按照《省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对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负责制,确保“十一五“期末,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不少于1.2亿公顷(18亿亩)。

  关键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提要:今年初,国家粮食局公布2006年工作要点: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粮食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是“深化一项改革,健全三大体系,建设六大工程”。深化一项改革,即继续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健全三大体系,即在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粮食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以现代化粮食物流和加工业为依托的粮食产业化体系;建设六大工程,即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工程,国家粮库技术改造工程,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工程,农村粮食产后安全保障工程,

  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各地区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三老”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为企业深化改革和发挥主渠道作用创造了条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初步确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合理调整企业布局和结构,粮食产业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有效地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地方粮食储备得到充实,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继续深化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强调,各地应认真借鉴宁夏经验,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加大工作力度,健全体制机制,确保中央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巩固和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其中,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账,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切实加强地方粮食储备,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积极发展粮食产销衔接,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切实加强和充实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理顺和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

  关键词:财政支农

  提要:据统计,“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11300多亿元,年均递增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一五”时期,我国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财政支农工作,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并明确提出“三个高于”原则:明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在“三个高于”政策统揽下,中央财政安排的3397亿元支农资金及时注入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这一数字比上年增加422亿元。中央投资安排农村建设资金约530亿元,其中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313.8亿元,比上年有所增加。在中央财政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地方财政投入也更多地“关照”农村。据初步统计,有20个省份的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其中有些省份支农资金增加40%以上。近年来,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关键词:运价上调

  提要:今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发布通知,将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费上调50%,铁路货物运价上调5%。另外,在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水平的同时,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适当补贴的机制。其中,对种粮农民,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通过综合直补予以补偿。油价、运费上涨,农民种粮成本支出及运输成本随之增加,并对粮食流通、贸易、加工等各个环节产生连锁影响,从而对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支撑。

  关键词:粮食流转贷款

  提要:为做好今年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更好地解决农民卖粮问题,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直接从粮食市场收购粮食的信贷资金需求,农发行可给予粮食流转收购贷款支持。为规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使用流转收购贷款,农发行总行下发《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粮食流转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这类贷款的条件、用途和额度等做出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取得农发行贷款,并具备粮食收购资格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直接确定其收购贷款资格,并按粮食流转贷款办法规定的条件办理收购贷款;对于新开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按照收购贷款资格认定要求和粮食流转贷款办法规定认定收购贷款资格,办理收购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申请的粮食流转贷款,只能用于直接从粮食市场收购粮食,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对不具备申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短期贷款条件的企业在申请流转贷款时,要求必须具有配套资金用于解决生产所必须的其他流动资金需求。

  关键词:农产品进出口关税配额

  提要: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我国2006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将实行再分配。根据分配公告,持有2006年小麦、玉米、稻谷及大米、食糖、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最终用户,当年未就全部配额数量签订进口合同,或已签订进口合同但预计年底前无法从始发港出运的,均应将其持有的关税配额量中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部分于9月15日前交还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外经贸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将对交还的配额进行再分配。对最终用户9月15日前没有交还且年底前未充分使用的配额,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在分配2007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时按比例相应扣减。

  关键词:最低收购价

  提要:根据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价格导向作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决定今年在主产区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公布了2006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小麦(三等,下同)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白小麦72元、红小麦69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70元、72元和75元。新粮上市期间,各产区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预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主体积极入市,农民售粮踊跃,收购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保持高位,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据统计,截至最低收购价政策截止期限,共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825亿斤,早籼稻75亿斤。
 
  关键词:农资  

  提要:2006年,我国农资市场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导种农民种粮成本上升,农民继续增收难度加大。为确保国家政策实惠落实到农民手中,国家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化肥等农资价格调控工作,坚决贯彻各项调控措施,通过采取集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等多项措施,强化农资市场监督检查,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农业部要求,要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化管理原则,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加大案件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为重点,着力创新手段,强化配合,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快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实现根本性好转。今年以来,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三增”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全国农资质量水平总体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投诉举报居高不下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据全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上半年农资消费投诉举报同比下降23.9%。农业部上半年对近千农户调查表明,98%的农民对当地农资市场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提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依法管理轨道。自此,我国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抽查结果,切实增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全球瞩目的热点,也是现阶段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行政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日前,农业部通过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检工作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害化学物质行为以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另外,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的增强,我国计划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一个由部、省、县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关键词:生物能源

  提要:我国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已开展5年,作为“十五”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以及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生物燃料替代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200万吨,2020年生物燃料年替代石油1000万吨。为此,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项目纷纷上马,对相关粮油原料的需求迅速增加。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地区存在着产业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势头。为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的建设管理与核准。规定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实行核准制,其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核准。

  关键词:稳定粮油市场

  提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稳定粮食市场的通知,指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3年丰收,今年粮油供求总量平衡,库存充裕。自11月份以来,受国际市场、国内流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粮油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这次粮价上涨,既要看到这是近两年连续下降后的合理回升,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又要防止价格过度波动影响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工作。强调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及时准确地反映粮油肉蛋奶等重要食品的购销、库存和价格动态,科学分析和判断价格变化趋势,发现趋势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适时采取措施。把握好调控目标,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国有粮食存储布局,及时调整粮食调拨、运输数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把握好国家存储粮食公开竞价销售的节奏,既要做到保证供应,又使粮价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