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室开展叶底红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4-12-08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叶底红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叶底红种子自播能力差,资源更新慢,野生存量极少。为了系统评价叶底红的繁殖能力,开展种子发芽室对叶底红种子的发芽特性研究,对于明确播种技术,提高繁殖率,变野生为家种,有效地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将培养皿置于设置好的种子发芽室中进行萌发试验,温度波动范围为±0.5℃。定期补充水分,保持滤纸的湿润。每个培养皿100粒种子作为1个处理,重复3次,1周后每3天观测种子萌芽情况,以子叶突破种皮为萌发标准,观测播种温度对发芽速度、发芽率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采收的种子在室温下保存,经贮藏0、30、90、150、240天后分别取样播种,播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播种100粒,置于25℃种子发芽室中,3次重复,定期观测种子发芽情况,统计发芽时间、发芽率和幼苗大小。
叶底红常见周年开花,夏季的开花量最多;果实为蒴果,呈杯状形,外包宿萼;种子多数,1个蒴果能够产生成百上千粒种子,种子0.4~0.8mm大小,无胚乳。极小,短契形,千粒重为11.49mg,成熟种子呈黄棕色叶底红种子属于无胚乳种子,通过种子发芽室试验发现其为子叶出土型。其过程为:种子吸水膨胀后,胚根先突破种披向下生长,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胚芽和子叶突出种皮向上生长,逐渐露出土面而形成茎和叶。
将培养皿置于设置好的种子发芽室中进行萌发试验,温度波动范围为±0.5℃。定期补充水分,保持滤纸的湿润。每个培养皿100粒种子作为1个处理,重复3次,1周后每3天观测种子萌芽情况,以子叶突破种皮为萌发标准,观测播种温度对发芽速度、发芽率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采收的种子在室温下保存,经贮藏0、30、90、150、240天后分别取样播种,播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播种100粒,置于25℃种子发芽室中,3次重复,定期观测种子发芽情况,统计发芽时间、发芽率和幼苗大小。
叶底红常见周年开花,夏季的开花量最多;果实为蒴果,呈杯状形,外包宿萼;种子多数,1个蒴果能够产生成百上千粒种子,种子0.4~0.8mm大小,无胚乳。极小,短契形,千粒重为11.49mg,成熟种子呈黄棕色叶底红种子属于无胚乳种子,通过种子发芽室试验发现其为子叶出土型。其过程为:种子吸水膨胀后,胚根先突破种披向下生长,形成主根,接着下胚轴伸长,胚芽和子叶突出种皮向上生长,逐渐露出土面而形成茎和叶。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