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子进行萌芽的特性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测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的种子发芽情况是表征抗盐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与生长相比,植物在种子萌发时更易遭受盐害。植物种子在盐胁迫过程的萌发情况同植物本身的耐盐性有一定关系。许多农作物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了早晚期抗盐性有一定的相关。但有关林木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试验通过林木种子在不同盐渍条件下的发芽率,研究了林木种子萌发的半致死盐浓度及种间、不同种源及林木个体间的抗盐性差异。
种子发芽率一个指标有时难以反映种子活力,尚需考虑首次记录、发芽指数、高峰值、日平均发芽率和发芽值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后几项指标的变化规律与种子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种间抗盐性分析
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的种间抗盐性差异显著。它们的抗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而且在5%的显著的水平下,长白落叶松的平均相对发芽率为32.31%,与其它四种树差异显著,长白落叶松的抗盐性最差。而其它树种的平均相对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这种种间抗盐性的差异由于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等处于北方干旱条件长期选择的结果。同时干旱地区又伴随着盐渍土的发生,进而导致水势降低,产生水分逆境。这些树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使抗盐能力提高。
除种间差异外,种内不同种源间也存在着抗盐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各种源间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差异极显著。其中章古台人工林、嵯岗天然林、罕达盖天然林等种源的抗盐能力强,其它种源的抗盐能力弱,高峰人工林种源种子的相对平均发芽率仅为11.96% 。人工林、天然林种源间无明显抗盐性差异,如高峰人工林最差,根河、石河、长春镜月潭等地人工林抗盐性居中,章古台人工林的抗盐性最强。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性与次生种源的起源有关。起源于海拉尔沙地干旱区的人工林次生林种源抗盐能力强;而起源于大小兴安岭过渡带较湿润的黑龙江沿岸种源区的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性最差。也说明了抗旱性与耐盐性密切相关。
其余的家系个体在种子萌发时遭到盐害,相对发芽率最低的家系为中18。此外,看出树木生长性状的表现差异与抗盐性差异不大,优树、平均木及劣等木中均有抗盐家系。从经济效益考虑,应选择生长快、抗盐性强的优树个体,作为今后抗盐育种的繁殖材料。从家系间种子的平均芽重、首次记录、发芽指数、高峰值、日平均发芽率、发芽值等活力指数看,盐渍条件下相对发芽率高的个体,其种子活力的其它性状值亦高。根据试验结果,按照选择程序,可进行优良抗盐品种的选择。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y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