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油贸易行业发展的障碍
1、粮食流通体制有待理顺
从地区层次上看,虽然整体上粮油实现增产,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运力不足仍然存在短缺现象。在今后一个时期,第二、第三产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局势不会改变,其对运输、物流等物资资源的占用也是必要的。因此,不仅仅是已有的"工业圈地",流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粮油物流之间的矛盾也必将越发明显。进出口粮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产需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区域之间的粮油不平衡问题必须依靠对粮油物流矛盾的解决,真正实现无论是国内区域之间的调剂,还是国际上的调剂都能"运得到"缺乏粮油的地区。
2、粮油贸易风险管理未成体系
目前粮油贸易行业风险管理文化尚未形成,还处于潜意识阶段。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基础较薄弱。完善的、垂直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全面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架构,另外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较少利用信息技术。
3、国际贸易和风险等专业人力资源欠缺
粮油贸易经过百年发展,资源掌控、人力技能和资本成为最大的竞争成本。尽管我国粮油行业在人力资源领域培养了一些业务人才,但缺乏上下游整合、风险监控以及期现货套保方面更加高端和专业性较强人才的积累和培养,尤其在业务领域,经营思想观念还很陈旧,创造力不强,与国际接轨方面进展缓慢。
4、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危机持续,加之欧元区债务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和日本经济衰退引发的宽松货币政策出台,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蔓延,粮油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从国际上看,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目前,全球能源紧缺,油价高位运行,导致利用粮食转化生物能源的趋势日渐加快,能源与食品争粮的矛盾日益尖锐,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紧张。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粮食年产量和消费量均已占到世界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四分之一,致使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个别粮油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持续增大。换言之,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大国效应"显现---如果我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加剧粮源紧张,引发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40多个低收入的缺粮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截止到2013-05底,在经济危机以及美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玉米、小麦、油菜籽等粮油产品价格持续高于2012年同期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