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小麦精加工能力 实现我国农业发展腾飞
提高我国小麦精加工能力 实现我国农业发展腾飞
我国生产小麦的能力居世界前几,但是对小麦的精加工却比较弱,其产生的价格比较低,严重的降低了小麦的价值与用途,因此做好我国小麦精加工能力就显得必不可少。
产业化水平低与其它粮食作物相比较,小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含有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水合后能形成特有的面筋,可加工成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的面食制品。另据CIMMYT估计,全世界小麦每年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总量约为世界肉类和乳类提供的蛋白质总产量,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以小麦制品为主食。有资料表明,欧美国家的人均面包食用量为47kg,我国仅为0.4kg;发达国家的饼干人均年消费量为25~35kg,中等发达国家为12~18kg,而我国只有1kg左右;韩国、日本的方便面人均年消费量为88包和58包,我国只有10包。近年来,国外速冻烘焙食品、冷冻面团和休闲食品等发展很快,如美国目前有80%以上的面包店使用冷冻面团或冷冻烘焙食品,挤压食品和休闲食品年销售额达57.2亿美元,人均年消费量达2.6kg;日本年产量为46.2万t,人均年消费量达3.8kg,而我国近几年的销售额仅为6亿元人民币。
制粉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以小麦为原料生产的专用粉达60~70种之多,美国高达100多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面食制品都有相应的专用粉,专用粉的产量占面粉总产量的95%以上。而我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小麦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面粉主要是普通粉和等级粉,专用粉品种只有十几个,产量仅占面粉总产量的5%左右。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我国共引进国外先进小麦制粉设备生产线228条,制粉技术达到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水平。国内现有日加工50t以下的面粉厂6万多家,50t以上的面粉厂9883家,生产线11100多条,其中,日加工能力400t以上的特大型面粉厂有75个,面粉年加工能力达到4936万t,但由于面粉工业多年重复建设,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工艺和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产品雷同,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能力差。此外,我国以小麦为原料生产淀粉、胚芽、酒精、药品、饲料、环保产品和新材料的精、深加工转化研究与开发严重滞后,小麦的产业化链条短、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多级转化增值。
由此可见,增强小麦的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潜力很大,并是小麦生产增值增效的主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