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陕西宜君:兴修水利 大旱之年粮食大丰收详细信息!

陕西宜君:兴修水利 大旱之年粮食大丰收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3-11-21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暮秋,走进渭北高原的宜君县,尧生镇杨柳塬村的王杨锋大门前、院子里、房顶上,到处都晾晒着金灿灿的玉米,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一脸喜悦的王杨锋说:“今年这么旱,多亏了水利灌溉站让我浇上了救命水、丰产水。”

  王杨锋家今年种了30亩玉米,亩产达770多公斤。“水能跟上,产量自然高。”

  大旱之年获得大丰收,实属不易。今年冬春,陕西省连旱达197天,就连位于丰水区的安康白河县,因为降雨稀少,全县450余条河流沟溪断流,2万余口水窖干枯。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农作物生产的诸多因素中,水的增产作用尤为突出……

  水渠修地头 浇水不用愁

  宜君县是典型的渭北旱作区,王杨锋种的玉米,需水性强。今年八九月,虽然没咋下雨,但王杨锋心里再也不慌了,通到田间的水只要打开水栓就能适时灌溉受了旱的庄稼。他说:“今年水务局为了我们石板川组修了一个水坝,硬化了水渠。天一旱我就放水,用多少放多少!”“以前浇一回水,干渠、支渠跑一半,斗渠再渗三分之一,浪费很大,我们都不舍得浇。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跑、漏、渗水了。”这就是近年来陕西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临渭区交斜镇新寨村,刚刚出苗的小麦绿油油一片。“多亏有这救命水,我家3亩小麦都能顺利下种出苗,长得还这么好。”一组村民王同僚高兴地说。

  省交口抽渭灌区过去干支渠衬砌率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土渠道淤积严重,过水能力低,尤其是抗旱行水期间,渗漏、坍塌、阻塞现象时有发生,轻则造成跑水、漏水、渗水,重则造成供水工程瘫痪。大力实施配套节水改造等项目后,有效地解决了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和群众浇水难问题。“改造后的渠道,输水快捷、方便,农民增加了浇灌次数,既省时间又省钱。”交口管理局局长田建民说,今年以来,灌区完成衬砌骨干渠道240公里,改造建筑物1211座,正在实施17座泵站改造。完成新增基本农田53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86万亩,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在渭北旱塬澄城县庄头乡永内村,记者看到,连片的大棚,蔚为壮观。令人惊奇的是,棚内温度、湿度和浇灌,全是自动化智能调节。原来是“小农水”项目,为村里配备了一套以色列中控设施。过去,大棚采用漫灌形式,水资源浪费严重。以往浇一个大棚要用70立方米水,现在只需4立方米水。

  据了解,今年全省53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已改造各类小型渠道2377公里,建成机井等“五小水源”工程3880处,新建机井1400眼、抽水站100处,新增堤、引、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

  灌区修水利 旱区调结构

  因地制宜,是陕西农业节水的一条根本途径。对不缺水的灌区,通过改造水利工程,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从而达到节水目的;对缺水的田块,则采取改种旱作物,实现水资源、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灌区修水利。近年来,省水利厅加大对12个大型灌区、13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例如,省交口抽渭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9提高到0.51,改善灌溉面积42.9万亩,年增产粮食1910万公斤。同时,灌区种植结构也得到优化调整,以前以小麦、玉米、棉花、油菜为主,供水条件改善后,逐渐转变为以粮食(小麦、玉米、豆类)和经济作物(棉花、辣椒、花生、瓜果等)全面发展的格局,还建起酥梨、西瓜、红提等产业示范基地,新增农业生产总值3707万元,成为全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之一。

  旱区调结构。各地大力发展喷滴灌、微灌及膜下灌技术。陕北地区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和庭院集雨工程,不断改善灌溉条件。同时,各地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施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使农业用水量明显下降。临渭区由分散种植小麦改为集中大规模种植红提葡萄,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膜下滴灌,使每亩耗水量由过去70立方米下降到8立方米,年节水约6.2万立方米,亩均收入也由千余元提高到1.5万元。

  榆林市全面压缩耗水量大的水稻种植面积,将原有的13万亩水稻调整到2.57万亩,每年节水3100万立方米。号称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的宜君,近年来地膜玉米迅速扩大到12万亩。旱塬发展地膜玉米,图的就是省水。哭泉乡哭泉村村民赵太顺,种植的120亩地膜玉米,在今年大旱之年几乎没浇过水,但仍获得了大丰收。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