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专家支招:过冬粮食玉米正确储藏详细信息!

专家支招:过冬粮食玉米正确储藏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3-11-07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连日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看到许多农户家的院里堆放着大量黄澄澄的玉米。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记者采访了我市粮食部门的有关专家,对三大品种粮食的储存保管做了具体技术指导。

  据市粮食局有关专家介绍,今年,我市粮食再获丰收,做好新粮存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新收获的、数量不大,又不急于出售的玉米,要采取上栈子的方法妥善保管;对数量过大或农户条件不具备的,要采取码趟子的方法临时保管。玉米码趟子,要垫底20厘米以上,并根据玉米水分的高低,确定上下翻倒的时间、次数,避免因通风不畅发生玉米棒低温生霉、降质等问题。对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质量、不同水分的新玉米,最好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采取上栈子或码趟子储藏,以避免引起质量混淆、影响增效。要适时脱粒,一般情况下脱粒时间集中在寒冬季节,要提前做好脱粒前的场地等各项准备,如果没有固定、整洁宽敞的场地,可以将较平整的地面浇水冻实后再脱粒,以减少土粮损失。要选棒脱粒。在脱粒前,要将生霉棒、未熟棒甩出,把瞎尖子掰掉,单独脱粒,单独储存,以免好次互混脱粒,影响玉米整体质量。玉米脱粒后的保管:玉米脱粒后,如果在4月中旬之前不能出售,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选择码风垛、晾晒或烘干等方法降水;农户自留玉米如需过夏保管,要先把玉米水分降到14.0%以内,然后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管。

  水稻收割后,应充分利用晚秋气候干燥的有利时机,尽可能延长脱粒时间,以达到脱粒前多降水的目的。脱粒后,特别是在气温高、水稻水分大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直接落地堆放,尽量做到分水并且起地垫底20厘米以上堆放,具体划分以下三个标准堆放:14.5%以内;14.6—15.5% ;15.6%以上。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对粮堆提前做好苫盖准备,发现雨雪天气,及时进行苫盖。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法降水。如采取晾晒降水应在4月末之前晒完;如果水稻数量过大,可采取机械烘干的方法降水,但要掌握水稻的一次性烘干降水幅度不应超过4.0%,否则易造成米粒爆腰,整精米率下降;对水分在18%以内的水稻也可以选择码风垛的方法降水,码风垛降水一般在2月份以前即可进行。水稻的过夏保管,应保证水稻干、净、饱。即水分在14.5%安全水分以内,清除杂质和瘪粒。可采取袋装或囤装,经垫底后,堆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环境中。

  大豆要科学降水,主要是采取晾晒降水,要注意粮面辐射温度不宜超过15℃,以免因强烈日光暴晒引起爆腰,降低品质。晾晒大豆最好在3月份以前进行。防止吸湿。大豆的种皮薄,脐部有发芽孔,极易吸湿膨胀导致生霉变质。因此,需做好防潮工作。防止赤变(又称红眼)。大豆水分在13%以上,温度超过25℃,易出现赤变。因此,储藏大豆可采用袋装或囤装,经垫底后,堆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