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不同类型蔬菜农药残留的对比
廊坊市不同类型蔬菜农药残留的对比
1 蔬菜中农村残留的监测方法
1.1 监测范围全市蔬菜生产基地、与北京实施/场地挂钩0企业及市区各大超市、批发市场的蔬菜样品。
1.2 采样方法及时间每周选取一个超市、一个基地、一个市场,对正在上市的蔬菜随机抽样,平均完成100个蔬菜样品的监测。
1.3 分析方法采用NY-Ⅱ型农药残留速测仪,对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分析蔬菜样品中残留农药对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快速测定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
2 不同类型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情况对比
2.1 不同种类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
在全年的监测周期中,共监测蔬菜样品5292个,合格样品5052个,总合格率9515%,其中绿叶菜类蔬菜样品1795个,合格率9219%;茄果类蔬菜样品1430个,合格率9719%;瓜类蔬菜样品970个,合格率9716%;豆类蔬菜样品412个,合格率9614%;葱蒜类蔬菜样品240个,合格率8313%;根菜类蔬菜样品445个,合格率9819%.(见图1)监测的超标样品共240个,其中以绿叶菜类居多,有127个,占所有超标样品的5311%;其次为葱蒜类40个和果菜类30个,分别为超标数的1617%和1215%,因此在以后的抽检中,要有选择和有侧重点地进行抽样检测。
不同种类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不同,与其实际用药情况有密切联系。一方面,绿叶菜类蔬菜生长周期短,且多数为露地生长,病虫危害严重,再加上个别菜农科学用药意识淡薄,一味追求蔬菜外观质量和速效,往往盲目增加施药次数和农药使用浓度;另一方面,没有按照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来控制上市时间,如油麦菜、油菜等施药后2、3天就上市,而很多农药的安全期在3天以上,因此造成监测结果超标。
2.2 不同季节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
在全年监测周期中,超标样品共240个,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出现超标样品数分别为42、70、85、43个,分别占全年超标样品的1715%、2912%、3514%、1719%.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第四季度的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较高,达96%以上;第二、第三季度的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较低,为94%.可见,超标样品较集中出现在第二、第三季度,说明蔬菜样品农药残留与当地温度气候及病虫害发生规律有关。冬春季节气温低,气候干燥,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也随之减少了用药量;夏秋两季高湿高温,为各种植物病菌和害虫繁殖创造了条件,使菜农增加了用药频率,因此提高了样品超标的概率。
2.3 不同来源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
在全年监测周期中,来源于蔬菜生产基地的检测样品1358个,合格率为9710%;来源于市区内各大超市的抽检样品1925个,合格率为9514%;来源于市区内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抽检样品1352个,合格率为9317%;来源于与北京实行/场地挂钩企业0的蔬菜样品657个,合格率为9610%.
蔬菜生产基地多是市级标准化园艺场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全过程管理规范,菜农能按技术规程不使用违禁农药,掌握蔬菜农药安全间隔期,故合格率较高;场地挂钩企业的蔬菜样品大部分来自蔬菜生产基地,合格率也较高;市区内各大超市的蔬菜主要来自批发市场,而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样品来源复杂,农药超标较高。因此,在以后的监测中要特别针对薄弱环节,加大监测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