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种子的筛选净种与贮藏
杉木种子的筛选净种与贮藏
做好杉木种子的筛选处理,即对种实、种子的处理。其内容包括,从球果中取出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干燥、净种和种子分级等生产工序。
(1)脱粒。在没有风干脱粒设备时,大批量生产种子,主要采用自然干燥法进行脱粒。方法是:将采集的球果均匀地摊晒在水泥晒场上,厚度一般40 cm左右为宜,专人看守,经常翻动,阴雨天和晚上归堆,约7~10天后,球果大部分开裂,首批脱落的种子光亮饱满,质量最好。过去一般的杉木球果出籽率在1.5% ~2.5%,而按技术要求采摘的杉木球果,出籽率均在2.5%~3.5% ,种子净度95%以上,千粒重6.8~9.5 g.
(2)干燥。杉木种子种皮薄,含水量高,呼吸作用较旺盛,易发热,处理不慎,将导致霉变或发芽。因此,脱粒后的种子进行干燥,这一环节十分重要。通过适当干燥,降低种子含水量,减弱种子内部生理活动,避免发热变质。生产中,种子脱粒和干燥两个程序常同时进行。经过10~15天的翻晒,种子开始自然脱出,将脱离的种子和果壳鳞片一起翻动,既避免了太阳的直接暴晒,又受到地板反射热量的作用而迅速脱出。当天脱出的种子必须下午清扫,从而达到自然干燥的目的。
(3)净冲。种子净度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般农业生产中常使用种子吹风机和种子净度仪对种子进行分类处理。晾干后的种子,经过人工筛选,清除夹杂物,如球果鳞片,碎枝叶、空瘪粒、异类种子、石块、砂粒等,提高种子净度和耐贮藏性。
(4)分级:经过晾晒、净种后的种子,根据不同种源,采摘部位,千粒重、以及种子脱粒的先后,分级归类入库。
为了保证种子质量,为需种单位提供科学客观的用种依据,种子入库前,按照国家5林木种子检验办法6规定,按种批抽样,填写好5林木种子抽样表6,对杉木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及病虫害感染程度进行抽样检验,据结果(例见表),填写5林木种子检验合格证6,以便存档备查或供调种参考。5 种子贮藏检验后待用或待调的杉木种子,必须妥善贮藏,才能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储藏方法一般用普通干藏法。
在种子入库前3天,必须用0.3 %的甲酫溶液对贮藏库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即将入库的种子,必须按不同产地、种批分级贮藏。库房必须保持干燥、通风。杉木种子发芽率与含水量和环境温度关系密切。根据我站实际经验,短期贮藏( 1~2个月),含水量可保持在13~15 %之间,室温控制在2 0e以下为宜;中期贮藏( 4~6个月),室温控制在1 5e以下,含水量在8~12%之间较好。一般贮藏时间不宜超过半年。种子堆放厚度15cm为宜,最厚不能超过30 cm,并拉成沟状,专人管理,每天翻晾1~2次,防止种子温度过高,避免种子因发热而降低发芽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