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重器验证杂质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来源: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2-09-19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粮食容重是指粮食籽粒在一定容器内的质量,它是与孔隙度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容重与孔隙度成反比。在粮食流通过程中,它是检验小麦质量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我国,许多粮食,如小麦、玉米等现行质量标准中都以容重作为定等基础指标。世界各小麦主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小麦质量标准中,容重也被列为质量标准的首位。容重的大小是籽粒大小、质量、形状、整齐度、腹沟深浅、胚乳质地、出粉率等性状和特征的综合反映。一般说来,同一品种的粮食容重与粮食籽粒的成熟度、饱满度、大小整齐度、表面光洁度及硬质率的高低有关,粮食籽粒成熟好、饱满、大小整齐、硬质率高、表面光洁的,容重较高;反之,容重较低,今天我们一起利用容重器验证杂质对小麦容重的影响。
目前,有关粮食容重的研究较多,小麦籽粒容重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硬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容重与淀粉总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含水量越高,容重越低。张晓龙等人研究了小麦籽粒的容重与比重间极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后,导出了计算统计容重的公式:μ=375.3774+268.060Sg,运用公式,得到容重的统计值。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小麦杂质与容重的关系。因此,研究各类型杂质和含量对粮食容重的影响,对正确测定和评价粮食容重,保证粮食在购、销、调、存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小麦为材料,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65份杂质含量不同的小麦样品的容重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建立各类型杂质与容重相关关系的优化模型,进而得到容重随杂质类型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所用的65份小麦样品分别取自山东省德州、聊城直属库及两地区种植农户(直属库样品50份,种植农户样品15份);砂石(通过孔径为1.5mm谷物选筛的物质)、麦皮和麦秸(长度大约2.0cm左右)分别取自山东省聊城直属库,并在4℃冷藏状态下存放。天平(感量0.1g)、谷物选筛(孔径分别为1.5mm、4.5mm)、镊子、托盘、分样器、GHCS-1000小麦容重器、直链淀粉分析仪等。
取一份经过杂质清理后的小麦,往小麦样品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的砂石,制成砂石含量分别为0.0%、0.6%、1.2%、1.8%、2.4%的试样;添加不同质量的麦皮,配成麦皮含量分别为0.0%、0.1%、0.2%、0.3%、0.4%、0.5%、0.6%、0.7%的试样;添加不同质量的麦秸,配成麦秸含量分别为0.0%、0.2%、0.4%、0.6%、0.8%、1.0%、1.2%、1.4%的试样。在制备小麦样品时,将杂质与小麦充分混合,每份小麦样品的容重测定5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对15份农户样品和50份直属库样品进行容重、总杂质含量和各类型杂质含量的检测,对此65份样品的检测数据进行各杂质类型与小麦容重相关性分析,筛上物、筛下物、大麦、砂石、麦皮、麦秸都和总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49、0.310、0.268、0.234、0.790、0.464。容重和大麦的相关性很低(相关系数为-0.077),这说明大麦对小麦容重影响很小,主要是因为:利用数粒仪将小麦中杂质按颗粒大小进行分类,大麦属于并肩杂质,其密度、外形结构等都和小麦相似。筛上物、筛下物、麦皮和麦秸与容重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以上4类杂质对容重影响很大。因此,为了尽量减小这些杂质给测量容重带来不必要的误差, GB/T5498-85中规定:从平均样品中分取试样约1000g,依规定的筛层分次进行筛选,取下层筛和上层筛筛上物,拣出空壳和比粮粒大的杂质后混匀后作为测定容重的试样,系统在进行逐步回归过程中产生了四个回归模型,由前面的杂质类型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麦秸、麦皮和砂石对容重的影响较大,下面用两用容重器和制备小麦样品来具体分析各杂质类型对小麦容重的影响规律。
麦皮与容重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878。随着麦皮含量的增加,容重是逐渐减小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麦皮是蓬松体,表面积大,密度小,容易架空小麦籽粒,使其密实度降低,即单位体积内小麦质量降低。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可得出以下结论:
(1)大麦对小麦容重影响较小;筛上物、筛下物、麦皮和麦秸对容重影响很大。
(2)通过对各类杂质与小麦容重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对容重有显著影响的是总杂质含量、麦秸、麦皮与砂石,其中总杂质含量对容重影响最大,麦秸、麦皮次之,砂石再次之。
(3)小麦容重随着麦皮、麦秸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砂石的增加,小麦容重逐渐增加。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