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陕西省粮食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陕西省省粮食质量管理工作提升了粮食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了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完善了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巩固了粮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
在确保流通环节粮食质量安全方面,一是关口前移,把好粮食收购环节质量关。组织开展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按照每1~2万吨粮食产量安排采集1份样品的原则,对全省粮食主产地区新收获小麦、玉米进行质量、品质和卫生指标方面的监测。共采集样品691份,其中小麦样品305份、玉米样品386份,样品覆盖全省8个设区市的57个县(区),对样品质量、品质、卫生方面近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共取得检验数据1万多个,基本掌握了新收获粮食的总体质量状况,并及时通过省粮食局网站和《陕西粮食信息》发布了相关信息和监测结果。二是突出重点,把好粮食储存环节质量关。组织开展全省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抽检工作,重点检查省级储备粮油和军供粮油的质量、储存品质和卫生状况。共扦样490份,其中省级储备粮油438份、军供粮油52份,样品品种包括小麦、玉米、稻谷、小麦粉、大米和食用植物油。经检验,省级储备粮油总体合格率99.5%,军供粮油总体合格率100%。
在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方面,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要求。争取国家粮食局16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800万元省级粮食专项资金,为省、市、县三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配置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印发了“十二五”期间粮食检验监测机构仪器设备配置指导目录,进一步提升全省粮食质检体系的装备水平。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和检验资源调查工作,摸清了全省的基本状况。推荐省粮油质检所申报省级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推荐渭南、安康、商洛市粮油质检站申请国家第四批挂牌,其中渭南、安康已通过国家粮食局专家组的考核验收。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个省市级机构被国家粮食局批准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
在粮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的巩固方面,按照省政府、省食安委关于保障食品安全的安排部署,一是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活动、建立粮食企业诚信档案工作、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排查处置工作、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等,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二是制定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实施意见、受理和处置群众投诉举报食品安全问题意见、加强粮食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意见等,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三是认真履行省食安委成员单位职责,对铜川市、杨凌示范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