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豆荒”,黑龙江油脂企业八成停产
来源: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1-11-04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采购大豆原料出现困难,低价收不到粮,高价又不敢收。据黑龙江大豆协会统计,近期只有少量油脂加工企业在收购大豆,八成以上企业仍旧停。
东北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连续萎缩,长期自给自足的东北大豆产业开始出现供需缺口,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正面临着原料采购困难和市场丢失的风险。在中国优质大豆之乡黑龙江海伦市,当地最大的油脂加工厂多年来加工国产大豆只有靠国家财政补贴才可以勉强生存,无奈之下这家企业已经停产一年多。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这本是盈利的好时机,但目前企业的开工情况并未得到明显好转。面对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不少国内压榨企业选择到沿海建厂,沿海的港口城市建设了许多大型大豆油加工厂,多地出现了“一港多厂”的现象,而这些加工厂在享受进口大豆带来的高利润的同时也逐渐放弃了东北大豆渠道。
“豆荒”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东北豆油和豆粕的消费市场也开始发生转变。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过去东北基本上是自产自销,还有部分销往其他地区,但现在反过来了,黄淮海地区生产的很多豆油、豆粕销往东北。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产大豆生产、加工和消费形势,当前市场较为关注的是,国家今年将出台怎样的大豆收购政策。郭清保说,大豆临储政策从2008年开始执行,近年来玉米和粳稻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大豆托市价格却没有明显上涨。如果今年大豆收购价格仍然偏低,明年东北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会进一步下降,长期来看大豆原料供应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上一篇:大陆油脂进口市场萎缩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