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总产量为618.14亿斤 连续八年增产
来源: 网络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0-06-24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中原大地传来丰收捷报: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到618.14亿斤,较上年增加5.14亿斤,增长0.8%;平均亩产776.6斤,较上年增长0.5%。夏粮总产量为连续八年增产,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粮食生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先后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抓好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到农业特别是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并造成当地农业减产歉收的严峻形势下,河南省更是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切实把粮食生产摆到突出位置。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性会议、下发指导性文件进行专题部署。制订实施了“2010年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夏粮种植面积达到7960万亩,较上年增加25万亩。
河南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切实强化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投向,并不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针对去年以来夏粮生产中遭遇到的寒潮、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河南省积极加强麦田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多次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督导组深入基层指导、落实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扭转了不利生产形势,确保了夏粮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夏粮生产中,河南省及早制订实施方案,量化、细化、实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通过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促弱转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最大限度调动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省77.8亿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时全部兑现到位。继续实行粮食生产专项奖励,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扶持力度,调动了产粮大县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同时,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种足种好管好”小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了服务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今年河南省组织400万台农机投入“三夏”,不仅小麦收割顺利,而且夏种得以有序开展。
专家们表示,河南夏粮的连年丰收,充分体现出河南农业生产基础的不断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粮食核心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同时,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通胀预期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粮食生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先后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和“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抓好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到农业特别是粮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发生严重冬春连旱并造成当地农业减产歉收的严峻形势下,河南省更是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切实把粮食生产摆到突出位置。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全省性会议、下发指导性文件进行专题部署。制订实施了“2010年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夏粮种植面积达到7960万亩,较上年增加25万亩。
河南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切实强化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投向,并不断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针对去年以来夏粮生产中遭遇到的寒潮、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河南省积极加强麦田管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多次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督导组深入基层指导、落实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扭转了不利生产形势,确保了夏粮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夏粮生产中,河南省及早制订实施方案,量化、细化、实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通过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促弱转壮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最大限度调动农民搞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全省77.8亿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及时全部兑现到位。继续实行粮食生产专项奖励,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扶持力度,调动了产粮大县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同时,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种足种好管好”小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了服务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今年河南省组织400万台农机投入“三夏”,不仅小麦收割顺利,而且夏种得以有序开展。
专家们表示,河南夏粮的连年丰收,充分体现出河南农业生产基础的不断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粮食核心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同时,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通胀预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