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小麦产量增减难定 警惕市场预期改变详细信息!

小麦产量增减难定 警惕市场预期改变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0-05-05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本网讯(中华粮网记者田晓玉):进入5月份,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全面展开,农作物陆续进入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冬麦主区目前正处于产量形成关键期,距新麦上市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去冬今春以来的连续降温降雪天气对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影响逐步显现,低温或将成为夏粮生产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对今年小麦产量的增减判断仍难以确定,市场预期也不断发生改变。 

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据中华粮网4月份供需平衡数据显示,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2010年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约3.66亿亩,同比增加300万亩,增幅0.8%。其中,冬小麦约3.36亿亩,较上年增加200万亩,增幅0.6%;春小麦约3000万亩,增加100万亩,增幅3.4%。 

由于今年播种面积增加、西南旱区小麦产量占全国比重较低,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小麦生产仍有望丰收。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产量2310亿斤,减少20亿斤,减幅0.8%(冬小麦产量2150亿斤,减少30亿斤;春小麦产量160亿斤,增产10亿斤)。 

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较上年小幅增加。口粮方面,预计人均消费略有下降,总体消费略增。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小麦工业和饲料消费量增加。预计2010/11年度国内小麦消费量2145亿斤,较上年度增加50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1620亿斤,饲料用粮约190亿斤,工业用粮约210亿斤,其他约125亿斤。 

南旱北寒双亮“红灯” 小麦生产形势严峻 

去年9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小麦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减产严重。去冬今春,北方冬麦主产区降雪偏多,立春后由于气温一直维持较低水平,小麦返青生长情况比往年推迟。据调查,正常年景下小麦生长高度应该在40公分左右,而今年同期小麦生长高度一般在20公分左右。持续低温天气不仅使小麦返青生长推迟,而且进入四月份后的一场倒春寒,部分地区出现了霜冻,致使少数品种麦苗冻伤冻死。目前冬小麦主产区进入5月以后,气温正常略偏高,容易造成灌浆期缩短,增加“干热风”和“烂场雨”灾害风险。 

农业部门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小麦苗情,尤其是河北、山东等主产区苗情整体差于上年。根据小麦产区灾情,国家决定对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冬小麦弱苗追施拔节肥给予补贴,这将改善小麦苗情。据中华粮网记者上期调查显示,河北省有100万亩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死蘖现象,其中10万亩需要毁种,今年小麦减产基本已成定局,减产幅度在2~3成左右。河南、安徽影响不大。山东、江苏部分区域小麦冻伤,影响结实率。 

国家对天气灾害应对迅速 小麦生产攻坚号吹响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全年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在加快落实中央已确定的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冬小麦弱苗施肥、西南旱区覆膜种植和东北水稻大棚育秧补助,增加高产创建补助等。 

随着近期全国气温普遍回升,以及稳粮政策的推出,一场保增产的夏粮攻坚战正在各地打响!据中华粮网记者了解,虽然小麦生长情况差于往年,但近期粮农积极进行浇灌和施肥,小麦恢复情况较好。面对重重考验,各地农业部门正在抢抓农时,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力争夏收首战告捷,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新麦产量增减对供需格局影响不大 需警惕市场预期发生改变 

从当前来看,本年度新麦产量增减与否,尚难有定论。自2004年以来,我国小麦产量“六连增”的格局使得库存极为充裕,强化了我国粮食安全,在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的“定海神针”的作用,也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即使今年收成略有缺口,在国家库存的有效支撑下,粮食市场价格不会因此而发生大幅飑升现象,而会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调控下,呈现逐年稳步上涨走势。  

从小麦期货价格的历史走势来看,2003年至2004年4月份的大幅上行,就在于小麦产量的连续下降,使得小麦期价屡创新高,而在这之后因对2004年年度小麦产量预期的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麦价出现下跌局面,该局面一直延续到2006年度,直至国家实施托市收购政策,期价步入上升轨道。因此,虽然本年度小麦产量增减与否对整体供需格局影响不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本年度新麦产量的增减将使得市场预期发生改变,这才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目前国内各个机构都对本年度小麦产量充满担忧,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今年小麦生产及收购形势,中华粮网将于5月17日前往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详情请关注中华粮网“2010产区小麦生产考察活动”及后续相关报道。http://www.grainyq.com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