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豆类油脂市场路在何方详细信息!

豆类油脂市场路在何方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09-11-13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11月份的供需报告,报告大幅上调了2009/2010年度全球油脂油料的总供给与期末库存。但全球主要经济体所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为市场注入的巨量流动性,引发了投资者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虽然通货膨胀还未曾到来,但通胀预期在金融市场的炒作已经纷纷扬扬。通胀预期导致商品基金看多商品市场,近期商品基金在CBOT豆类期货净多持仓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豆类油脂市场后市将何去何从?

一、USDA11月供需报告显示油脂市场供给压力巨大

美国农业部11月对全球油脂油料供需情况预测显示,2009/2010年度全球油籽总供给将达到48478万吨,植物油总供给将达到14921万吨。11月预测报告与10月报告比较显示,2009/2010年度全球油料供给增加355万吨,增幅0.93%,期末库存增加306万吨,增幅4.64%;植物油供给增加53万吨,增幅1.02%,期末库存增加100万吨,增幅9.65%.

全球油脂油料供给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2009美国大豆丰收、南美大豆增产预期增强与东南亚棕榈油产量迅速增长。随着美国大豆收割进程的推进,2009年美国大豆产量也进一步明朗。USDA11月报告将大豆单产从10月份的42.4蒲式耳/英亩上调至43.3蒲式耳/英亩,上调幅度达到2.12%.同时,报告上调了巴西大豆产量至6300万吨,较上月增加100万吨,上调阿根廷大豆产量至5300万吨,较上月增加50万吨。

在全球经济尚不景气的背景下,油脂消费需求虽然存在刚性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巨大的供给压力将成为油脂市场价格上涨的强大阻力。

二、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尚早,通胀预期进一步升温

11月4 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基准利率维持在 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并指出经济继续企稳向好,金融市场状况保持稳定,房市活动数月来进一步提升,但“正在趋稳的家庭支出仍然受压于失业人数持续上升、收入增长缓慢、房产财富减少和信贷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美联储强调了经济仍面临“大量产能过剩,通胀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长期通胀预期稳定,”因此基准利率“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异常低的水平”.在量化工具方面,委员会维持机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购买计划的总额度在 1.25 万亿美元不变,但将 2000 亿美元的政府机构债购买计划缩减至 1750 亿美元。在语言上,这次议息会议公告与9 月份没有多大差别,美联储在2010 年上半年前不会升息的预期将维持不变。

10月下旬,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为“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跟以往多次反复强调“经济回稳基础还不牢固”出现重大改变,并将通货膨胀管理纳入会议议题,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将更多的看美国的政策调整。因此,虽然当前有少数国家已经逐步进入加息周期,但主要经济体的刺激计划退出时机尚未成熟,市场流动性将持续保持充裕,而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将进一步加强。

在强烈的通胀预期下,CRB指数与黄金市场持续创出新高,商品市场的整体重心上移,豆类油脂类期货也将被动上涨。

三、近期CBOT豆类期货基金净多持仓持续增加

从CFTC公布的基金持仓报告来看,截止11月3日,无论是大豆、豆粕还是豆油,净多持仓均出现了大幅度增加的态势,特别是大豆和豆粕。数据显示,截止11月3日,大豆的净多持仓为91472手,较上周增长了22.5%;豆油的净持仓为净多较上周减少了29.5%,但仍然是进多持仓,持仓为16817手;豆粕净多持仓为30752手,较上周增长了17.7%.商品基金在豆类期货净多持仓及其持仓持续增加的格局有利用油脂市场的上涨。

结 论

综上所述,豆类油脂市场在短期类的供给压力不减反增,USDA11月供需报告调高美国与南美2009/2010年度的大豆产量将对市场构成较大的压力,但是经济复苏进程继续,通货膨胀预期加强,商品市场整体重心上移,商品基金开始看多豆类油脂类期货,近期基金净多持仓持续增加。豆类油脂市场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在供需基本面利空与宏观预期利多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豆类油脂市场后期仍将保持震荡格局。以CBOT大豆作为参考指标,笔者认为后市CBOT大豆将在850-1050美分/蒲式耳进行区间震荡,在区间均值950美分下方,投资者可以考虑在豆类油脂期货市场建立多头头寸,在950美分上方,可以谨慎做空。http://www.grainyq.com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