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不与粮食争地南方食用大豆大有作为详细信息!

不与粮食争地南方食用大豆大有作为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09-06-04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不与粮食争地以“麦/玉/豆”为代表的四川套作大豆模式正在云南贵州重庆等多个南方省市迅速推广

从6月1日在广安召开的全省大豆高产创建工作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将超过500万亩,其中套作大豆400万亩,较去年增加50万亩。四川套作大豆模式正在云南、贵州、重庆等多个南方省市迅速推广。

北方力不从心 南方潜力巨大

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高达到70%以上,进口量连年增加,去年进口3743.6万吨,同比增加21.5%。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今年一季度进口大豆44.1万吨,是去年同期的80多倍。在北方大豆种植面积正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在四川兴起的不与大宗粮食作物争地的“麦/玉/豆”等大豆套作模式显示出了大豆增产的巨大潜力。

“麦/玉/豆”模式脱胎于四川省传统的“麦/玉/苕”模式,将需求不断减少的红薯替换为大豆,现有1200万亩红薯面积为大豆腾出了巨大的空间。四川农业大学的调查显示,未来几年,云南、贵州、重庆套(间)作大豆面积分别有望达到767万亩、670万亩和453 万亩。而我省则有望超过1000万亩。

不只种植面积潜力巨大,套作大豆单产也已与北方净作大豆产量不相上下。据统计,去年四川套作大豆平均亩产118.3公斤,而今年最高亩产可能达到200公斤以上。

成本每斤低1元 抗风险能力强

今年,黑龙江遭遇了尴尬。一方面,国家粮库被收购的大豆装得满满当当,另一方面,大豆油加工企业原料奇缺,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种尴尬的是国外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优势:每斤1.58元,这是大豆油加工企业保本的底限。而国家每斤1.85元的收购价促使豆农将大豆送进了粮库,因此,到港完税价每斤仅1.55元的进口转基因大豆自然成为加工厂唯一的选择。

如果国家降低收购价格,企业的困难或可缓解,但豆农的积极性必将遭受打击,由此将导致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下降。

而四川的套作大豆却有成本上的优势。据介绍,“麦/玉/豆”等大豆套作模式通过“改开沟起垄为免耕秸秆覆盖”等“五改”,使化肥、农药用量以及用工量等都大大减少,与北方大豆相比,每斤成本足足低了1元钱。

更重要的是,套作大豆不会与玉米、水稻等争地,对于农民是意外收获,让农民对大豆价格有更大的承受力。

南北分工 构筑良性发展格局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大豆产油率较高,适宜榨油,而南方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宜鲜食和豆制品加工。从消费格局看,我国大豆食用消费大约 1000万吨,压榨大豆油的需求为4000万吨,尽管食用大豆的需求量只占总量的20%,但目前供应量也是远远不够的,不少食品加工企业不得不用高出油率大豆加工豆制品,这加剧了油料加工企业的困境。如果食用大豆能够顶上这一块,无疑将大大缓解进口压力。

从长远来看,南方大豆的发展将有利于确定南北的分工,由互相拖累转变为互助的良性发展格局。专家认为,目前国际上“食用大豆”的市场格局还没形成像“压榨油大豆”那样几个国家占据垄断地位的局面,发展环境相对宽松,南方大豆应该大有作为。(来源:中华油脂网) 中国粮油仪器网 http://www.grainyq.com/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