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专家参加国际散装商品粮扦样专题研讨会
来源: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08-08-05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2008年5月中旬,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河南工业大学周显青教授,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袁小平博士和大连动植物检验检疫局侯天亮处长,参加了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国际散装商品粮扦样专题研讨会。
扦样是商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目前国际上散粮扦样方法有近10个,这种扦样方法的不统一给国际公平贸易带来了不便。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倡导下,各国际组织联合成立了国际散装商品粮扦样研讨工作组(ISO/IWA),并于今年5月中旬在美国西雅图举行国际散粮扦样方法专题研讨会。会议旨在通过各方代表的研讨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散粮扦样》通用方法。
(参加此次会议是我国充分利用话语权,把我国在扦样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会议中,同时也为我国参与国际扦样验证工作、国际采标工作奠定有利的基础。在此次研讨会上,参会专家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就中国关切的静态取样方法及现有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向会议提出进行讨论。会议很重视中国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中国提出的静态扦样问题列入ISO/IWA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此次国际散粮扦样方法专题研讨会,为今后如何开展我国的扦样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会专家认为:(1)标准制定要与科研及实际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粮标委专家组专家的作用,开展学术交流与标准制修订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减少标准制修订周期、避免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大量争议,以提高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效率;(2)要加强与扦样标准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展中国粮食质量均匀性研究,探讨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粮食扦样方法,完善我国国家标准;(3)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我国制定相关国家标准的质量和适用性,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内国际贸易。
针对扦样标准,专家建议:
((1)进行全国范围内有关粮食取样分样技术装备与中国粮食收纳、发放、包装、散装运输方式和装具的现状的调研工作;
((2)开展中国粮食质量均匀性研究,为寻找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粮食取样方法,建立中国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采用提供技术支撑;
(3)进一步参与或配合ISO/IWA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实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前沿和进展。
((4)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及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扦样》标准的修订意见,为国际标准发布后我国顺利采标奠定基础。
(5)通过实质性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
扦样是商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目前国际上散粮扦样方法有近10个,这种扦样方法的不统一给国际公平贸易带来了不便。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倡导下,各国际组织联合成立了国际散装商品粮扦样研讨工作组(ISO/IWA),并于今年5月中旬在美国西雅图举行国际散粮扦样方法专题研讨会。会议旨在通过各方代表的研讨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散粮扦样》通用方法。
(参加此次会议是我国充分利用话语权,把我国在扦样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会议中,同时也为我国参与国际扦样验证工作、国际采标工作奠定有利的基础。在此次研讨会上,参会专家充分利用此次机会,就中国关切的静态取样方法及现有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向会议提出进行讨论。会议很重视中国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中国提出的静态扦样问题列入ISO/IWA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此次国际散粮扦样方法专题研讨会,为今后如何开展我国的扦样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参会专家认为:(1)标准制定要与科研及实际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粮标委专家组专家的作用,开展学术交流与标准制修订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减少标准制修订周期、避免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大量争议,以提高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效率;(2)要加强与扦样标准相关的基础研究,开展中国粮食质量均匀性研究,探讨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粮食扦样方法,完善我国国家标准;(3)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我国制定相关国家标准的质量和适用性,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内国际贸易。
针对扦样标准,专家建议:
((1)进行全国范围内有关粮食取样分样技术装备与中国粮食收纳、发放、包装、散装运输方式和装具的现状的调研工作;
((2)开展中国粮食质量均匀性研究,为寻找适合于中国特色的粮食取样方法,建立中国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采用提供技术支撑;
(3)进一步参与或配合ISO/IWA制定相关国际标准,实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前沿和进展。
((4)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及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扦样》标准的修订意见,为国际标准发布后我国顺利采标奠定基础。
(5)通过实质性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二○○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