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努力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目标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委、省政府着眼大局,立足实际,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和“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吉林省的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先后达到300亿斤、400亿斤和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为进一步发挥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农业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吉林省规划利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通过完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建设高标准粮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新技术和研发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等措施,使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600亿斤。
十大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和中部引松供水3项重点骨干引水工程,新建大安灌区和改造永舒榆等11个大型灌区工程、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工程、良种培育和推广工程、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工程,病、虫、草、鼠害预防工程和生态保障工程。预计实现目标包括,一是开发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新增耕地255万亩;二是改造中低产田2000万亩,巩固提高3000万亩高产田,标准良田达到5000万亩,单产提高15%;三是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四是年均新增水量28.18亿立方米;五是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60%以上,优质高产专用玉米和优质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90%以上;六是生物防螟、农田防鼠和测土配方施肥三项重大技术的推广面积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50%;七是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八是新建农田防护林25.5万亩;九是新增农业产值75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从经济效益来看,十大工程建成后,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将净增100亿斤。通过十大工程建设,将极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生态效益方面,项目建成后,新增水田将形成大面积人工湿地,实现以水排碱、以稻治碱;稻田弃水经过净化进入天然湿地,将有利于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平衡。
作者:李己平 孙磊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