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网络基础建设的十点建议
来源: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08-07-07 阅读次
【本资讯由
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粮食与石油一样都是国家生存的必需品,是战略物资,粮食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无粮不稳。世界性粮食危机、世界通用货币贬值、能源危机、生物燃料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缺陷已经危及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粮食消费大国,地球上每5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在哪里?笔者根据工作经历和实践认为: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变化,从粮食战略发展高度,要加快对现行粮食宏观政策的调整制定,加快对中国粮食安全网络工程的筹划建设,迅速制定一套完备的粮食安全处理系统和自制启动模式,即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形势的变化。 1、确定中国特色的粮食发展之路。粮食是军需民食的特殊商品,是国家、百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应该制定法令予以保护。中央政府应尽快制定《基本粮田保护法》,以法令形式,固定在各省的粮田面积。明确国家重点保护的粮食主产县市和区域,稳定全国粮食总产。给足农业扶持政策,政策向粮食主产区县市和向社会提供商品粮的种粮农民重点倾斜。 2、上收特殊土地管理权限。明确基本粮田性质为特殊土地性质,在《基本粮田保护法》颁布后,要尽快出台基本粮田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划定基本粮田管理权限。基本粮田种植面积由中央政府管理,实行省长负责制。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全国基本粮田总体规划,明确各省基本粮田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区域性土地使用价值,科学地、战略性地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宜什么,规划什么。 3、强化调控手段。粮食实行国家统购,市场化运作销售。粮食和能源都是国家战略物质,需进行特殊管制。国家对粮食收购主体进行管理,非国有及加工企业、个人不得进入粮食收购市场。以便国家掌控库存,从宏观上进行有力地调控,防止哄抬物价,扰乱价格秩序。国家运用市场手段,定期向市场拍卖粮食,粮食加工等其它社会用粮主体,在国家指定的粮食拍卖市场采购粮食。 4、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网络保障系统。按照实施粮食战略布局要求,建立粮食安全网络的基本框架应该是以县市级骨干库点、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和粮油供应网点为基础。要加快县市级粮食中心骨干库点建设,其库点建设重点应放在粮食主产区。一是能更好地服务“三农”,方便农民卖粮。二是能就地收购储存,节约粮食集并成本和轮换费用。 5、加快中心库点建设。按照实施粮食战略布局要求,在县市级建设快捷流畅的粮食现代物流节点。县市级粮食中心骨干库点应合理布局,建设地宜在沿江、沿河及水陆交通便捷区域。每县市选择一个仓容量在5万吨的中心库为基地,再选择4—6个库点,每个库点仓容完好率在10000万吨左右。原则上不提倡新址新建,应充分利用现有仓储基础设施资源,高标准规划,重点修缮和扩库增容相结合,将库点做精、做实、做完备。 6、集中财力。按照实施粮食战略布局要求,县市级粮食中心骨干库点建设是战略工程,是建设布局国家粮食安全网络工程的保障系统,与国家建设其它能源战略工程项目一样,中央财政应集中财力全力建设,而不应由产粮区财政支付。因为粮食主产区是弱势的传统农业区域,地方财力薄弱。 7、建立植物油储基地和粮油供应点。按照实施粮食战略布局要求,在县市级城市,要加快国有粮食、油脂储备基地建设速度,每县市除有4—6家中心骨干库点外。须再建一个植物油储备基地。还需要恢复建设4—5个必须是国有性质的粮油供应网点,确保国家在应对突发情况时,宏观上能有力地调控。确保国家粮油供应渠道畅通及时。(实践证明,民资或外资企业一旦遇到国民经济运行有起伏变化时,例,市场粮油价格上涨,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资控股的大超市,仍以赢利为目的,总以缺货或限量销售的手段,来人为制造紧张氛围,获取政府给他们的额外加价补贴)。事实上,这些企业他们没有职责,也没有这个义务来承担平抑市场物价的社会责任。没有延伸的国有粮同供应网点,政府调控也无力。 8、配备国有粮油加工厂。按照实施粮食战略布局要求,在县市级还要各配备一个独立的中型国有粮食、油脂加工基地。以便应急保供。应急时能在数量、质量、时间上均可得到保证。从2007年国内食用油涨价和四川汶川地震教训看,很有必要。 9、必须是国有性质。按照实施粮食战略布局要求,在省级乃至更大区域内,充分地利用区域优势,有效整合资源。高层的决策,要从宏观上高角度地规划,有计划地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基地。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不提倡每县市都搞,小而全。而要因地制宜,应科学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论是建设粮食中心骨干库点、粮油供应网点,还是粮食现代物流基地,都提倡国有性质,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急保障系统,反应迅速、指令畅通,快捷有力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10、总结和借鉴先进经验。“高筑墙,广积粮,不称霸”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在经过自然灾害,面对当时复杂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提出来的国策。这一国策对国家生存、社会稳定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放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仍然管用。当今,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内政外交的大前提是以“粮食为国家根本,而不是核武器和金融。”美国政府通过控制粮食产量,保持其供应余力,美国国家在全球的粮食信息网络系统,超过其情报系统。如果世界粮食出现问题,现在能够应付的只有美国。这些先进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国际金融炒家在嗅闻到中国食用油市场定价权已基本被境外控制后,已经瞄准好了中国粮食购销市场,正乘虚而入,欲夺话语权。中国有13亿人口,粮食供应处在紧平衡状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经济政治背景下,国家要从粮食战略发展高度,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发展战略。加强对本国农业的保护,控制一定数量的基本粮田,促进本国粮食生产。加快研究出台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措施,尽快构建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的网络系统,以确保国家生存和社会稳定。(作者:江鸟) |
|
信息来源:高邮市粮食局 |
【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