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研讨会在渝召开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研讨会在渝召开 |
|
www.cqagri.gov.cn [2008-03-06] ·来源: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
3月5日,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办、重庆市农业局承办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主任马爱国,副主任金发忠、罗斌,重庆市农业局副局长吴纯,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相关业务处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福建、山西、湖北、重庆等省(市、区)农业厅(局)业务处和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负责人出席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副主任金发忠、罗斌主持,农业部农产品安全质量中心主任马爱国作重要讲话。 吴纯副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认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是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兄弟省(市、区)农业部门对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鼓励和支持,对此深表荣幸和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与各兄弟省(市、区)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各兄弟省(市、区)的成功经验,促进重庆农产品安全质量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马爱国主任对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所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代表与会代表对本次研讨会的精心承办表示感谢。他首先从三个方面肯定了2007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一是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各项工作推进有了新的进展。二是较好地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进度,实现了产品优势和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整个产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示范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所从事的工作已经成为地方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的重要抓手。 就“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工作,马爱国主任指出,需要从五个方面抓好此项工作。(一)明确强制性认证的“基本定位”。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此项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是市场准入的必备条件,是源头治理的重要措施,是全程管理的新的探索。为此,必须有“三个基本条件”来支撑,一是生产过程中无公害行业标准的支撑,二是约束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的支撑,三是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支撑。(二)把握强制性认证的“基本原则”。一是依托大中城市开展强制性认证工作。二是以市场准入为突破口,设立有刚性的门槛。三是强制性认证工作要和标识的管理相结合。四是操纵和运行要坚持基本程序。五是逐步建立“以认证为主、监测为辅”的市场准入模式。(三)认清强制性认证的“制约因素”。强制性认证是一个系统工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认证来提升水平、增加收入。为此,必须有明确的政策扶持和导向、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有自身能力的提高,有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作为前提。(四)理清强制性认证工作的思路。一是尽快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二是确定开展试点工作的省份。三是一旦试点确定,应摸清家底。四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五)争取强制性认证的工作保障。一是依托发挥好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在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二是将各类农业项目、基地建设纳入统筹,优先考虑。 就“标识推广和管理”工作。马爱国主任指出,首先要看到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用标总量有所扩大,标识形式有所创新,标识内容的权威性有所增强,推广、监管、示范逐见成效。其次要承认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是无公害农产品“认知度”较高,但是“用标率”较低。二是用标单位积极性较高,但是制度建设滞后。需要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的办法,从实际出发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标识推广和管理工作的下一步工作思路,马爱国主任要求,第一,从制度上实现突破,打开通道,采取“印制和加贴相结合”的模式是大势所趋。第二,扩大标识推广和监管的试点。第三,依法推进强制性工作的目标。第四,加强标识管理监督检查。 就如何统筹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和“标识推广和管理”这两项工作,马爱国主任指出2008年的工作思路。(一)总体要求:要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对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二)整体工作上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基本方略,全系统要将“数量和质量并重、认证和监管并举”的方针落实到工作中去。(三)把“扩大总量供应、确保产品质量、整体提高品牌形象”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四)发挥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部门的职能作用,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五)充满信心和决心,努力实现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 金发忠副主任对本次研讨会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认为马主任的讲话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指导性强,对08年的工作做了很明确的安排,要求与会代表认真领会讲话精神,认真思索,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出点子,想法子,认真研讨,为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第二,就“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工作,要求与会代表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思考,一是对强制性认证的三类产品如何从生产环节和标识环节去把握,讨论其可行性。二是试点工作在操作上如何从生产环节执行有关扶持性的、限制性的措施,包括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中的培训和扶持等。三是重点考虑开展此项工作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包括行政管理的问题,制度程序的问题,投入保障的问题等。 与会各省(市、区)代表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就“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并在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将为“如何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与包装标识工作”呈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
马爱国主任作重要讲话
金发忠副主任讲话
吴纯副局长讲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