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生产质量新标准与现行标准的主要差别点
来源: http://www.grainyq.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07-08-09 阅读次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目前《白砂糖》GB317-2006国家标准已经由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甘蔗糖业标准化中心联合发布,其中的生产质量新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相比,新国标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将精制白砂糖的电导灰分从0.03%修订到0.02%,干燥失重从0.06%修订到0.05%,色值从30IU修订到25IU,混浊度从3mau修订为30mau,不溶于水杂质从50mg/kg修订到40mg/kg,二氧化硫(以SO2计)从原来的10mg/kg修订到6mg/kg。
2、优级白砂糖的还原糖分从0.05%修订到0.04%,电导灰分从0.05%修订到0.04%,色值从80IU修订到60IU,混浊度从7mau修订到80mau,不溶于水杂质从30mg/kg修订到20mg/kg,二氧化硫(以SO2计)从原来的20mg/kg修订为15mg/kg。
3、一级白砂糖的色值从170IU修订到150IU,混浊度从9mau修订到160mau,不溶于水杂质从50mg/kg修订到40mg/kg,二氧化硫(以SO2计)从原来的40mg/kg修订到30mg/kg。
4、二级白砂糖的还原糖分从0.17%修订到0.15%,电导灰分从0.15%修订到0.13%,干燥失重从0.12%修订到0.1%,色值从260IU修订到240IU,混浊度从11mau修订到220mau,不溶于水杂质从80mg/kg修订到60mg/kg,白砂糖含二氧化硫(以SO2计)从原来的50mg/kg修订到30mg/kg。
5、新国标中新增添了一项粒度,规定为大于80%。
新旧技术指标对比表
项 目 | 新 旧 技 术 指 标 对 比 | |||||||
精 制 | 优 级 | 一 级 | 二 级 | |||||
新指标 | 旧指标 | 新指标 | 旧指标 | 新指标 | 旧指标 | 新指标 | 旧指标 | |
蔗糖分,% ≥ | 99.8 | 99.8 | 99.7 | 99.7 | 99.6 | 99.6 | 99.5 | 99.5 |
还原糖分(%)≤ | 0.03 | 0.03 | 0.04 | 0.05 | 0.1 | 0.1 | 0.15 | 0.17 |
电导灰分(%) ≤ | 0.02 | 0.03 | 0.04 | 0.05 | 0.1 | 0.1 | 0.13 | 0.15 |
干燥失重(%) ≤ | 0.05 | 0.06 | 0.06 | 0.06 | 0.07 | 0.07 | 0.1 | 0.12 |
色值/IU ≤ | 25 | 30 | 60 | 80 | 150 | 170 | 240 | 260 |
混浊度/MAU ≤(单位比度扩大20倍) | 30 | 60 | 80 | 140 | 160 | 180 | 220 | 220 |
不溶于水杂质(mg/kg) ≤ | 10 | 20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粒度,% > | 80 |
白砂糖含二氧化硫新旧标准指标对比表
项 目 | 指 标 | |||||||
精 制 | 优 级 | 一 级 | 二 级 | |||||
新标准 | 旧标准 | 新标准 | 旧标准 | 新标准 | 旧标准 | 新标准 | 旧标准 | |
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 ≤ | 6 | 10 | 15 | 20 | 30 | 40 | 30 | 50 |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上一篇: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防除措施
下一篇:绿色食品认证检测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