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仪器网致力打造专业粮油仪器信息平台,本页面详细介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详细信息!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来源:  类别:粮油政策  更新时间:2007-03-29  阅读
【本资讯由中国粮油仪器网提供】    浙江省嘉兴素有“浙北粮仓”之美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其每年净上调商品粮占全省的40%以上,年国家定购任务最多曾达52.5万吨,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也一直稳定在550万亩和200万吨左右。九十年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购销市场化,该市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总产也随之下降。200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62万亩,总产117.68万吨。2004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嘉兴围绕“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确保总产、提升品质”的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多管齐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一是抓目标任务落实。每年年初,市政府就把当年基本农田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总产量等指标进行分解落实,下达到各县(市、区),并列入政府年度考核,要求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粮食生产政策和措施,正确把握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关系,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坚持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切实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实抓好。二是抓粮食复种指数。针对嘉兴部分个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冬季季节性抛荒的情况,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绿色过冬率指标,要求各地加强宣传,倡导绿色过冬,引导动员农户种足种好春粮、饲料粮,扩大油菜和冬季大棚蔬菜。市政府专门组织农经等部门深入基层,进行指导督查,使嘉兴春粮面积连续三年呈增长态势,绿色过冬率每年都保持在85%以上。三是抓基本农田保护。针对前几年区域内违章搭建、无证开挖等侵占基本农田情况有所抬头的情况,市政府组织农经、土管、城建等部门开展了联合专项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同时,严格落实“五个不准”、“四个不批”的规定,确保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四是抓扶持政策到位。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粮食扶持政策,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优惠措施,调动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操作办法,确保将每一分补助资金落到实处。仅2006年全市直接用于粮油生产的各类扶持资金达3467.18万元。粮食扶持政策的及时到位,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粮效益、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多措并举,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一是实施晚稻高产行动计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着力提高水稻单产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嘉兴实际,全面实施晚稻高产行动计划,积极开展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全市共建示范方144个,面积4.28万亩。2006年,有3个中心示范方平均产量超过700公斤,13个超过650公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水稻“千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全市每个村都选择1个种粮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晚稻高产示范户。共设立“千村优质高产示范”户804户,示范面积5479.41亩。二是加强粮食生产植保工作。2005年以来,嘉兴以褐飞虱、纵卷叶螟为主的迁飞性害虫和水稻条纹叶枯病,都达到了大发生程度。对此,各级政府和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植保部门紧紧抓住“两迁”害虫和条纹叶枯病这两个重点,科学制订防治策略和防控措施,及时发布病虫防治信息。由于防控力度大,技术措施到位,各主要水稻病虫害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据统计,2006年嘉兴挽回粮食损失近60万吨。三是加大优新品种和综合技术配套推广力度。2006年,大麦重点推广了矮杆高产品种花30、秀96-22,占大麦面积的66.4%;小麦重点推广了抗赤霉病的扬麦158、扬麦10号,占小麦面积的64.9%;全市种子部门共供应各类晚稻良种332.46万公斤,秀水09、嘉991等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161.88万亩,占晚稻总面积的83.9%;全市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与此同时,通过科技下乡、开展农技培训、联大户、联基地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技术到位率也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水稻直播栽培、抛秧栽培以及旱育秧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146.43万亩,实施“双百工程”面积126.10万亩,实施超级稻行动计划80万亩,示范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4.79万亩,晚稻生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84%以上。这些技术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粮食生产水平。
    3、多路并施,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一是抓大户培育。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基层农技员包片联户指导粮食生产制度,抓好粮食种植大户的发展。全市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展到4463户,承包面积18万多亩。二是抓订单服务。积极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通过用粮企业联基地、联农户,直接建立“订单”粮食生产基地,全市粮食订单总面积达75万亩,粮食收购量达35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7%以上。由生产企业与基地、农民间建立起来的集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产业化经营方式,已渐成嘉兴粮食购销的主渠道。三是抓粮食生产机械化。注重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农机全程化运用的配套研究,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通过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2006年,全市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1243台,大中型耕作拖拉机333台,稻麦机收面积达192万亩,机耕作业面积238.5万亩,机械化植保面积357万亩,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0家。
    4、多头共进,强化粮食生产保障。一是认真落实救灾种子储备制度。2006年市级和各县(市、区)财政共落实储备补助经费106.045万元,实际储备种子111.68万公斤,较好地完成了省里下达的96万公斤的种子储备任务。其中大麦19.3万公斤、水稻84.65万公斤。二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2006年,全市先后组织了“绿剑护农专项执法行动”等联合执法行动。共出动检查人员4000余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单位1517个次,查获违规单位77个,查获假劣农资产品23451公斤,涉案人员11人。三是注重信息服务。通过农民信箱、农技110、科技下乡等渠道,及时向种粮大户、粮食购销企业和广大农民发布品种、市场需求、技术等国内外粮食市场信息,服务粮食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主体。2006年,全市共发布涉及粮食生产的信息30万条次。
    由于各项措施扎实有力,确保了嘉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是粮食面积连续三年实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嘉兴粮食播种面积为267.37万亩,七年后首次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到274.12万亩;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连续第三年保持5万亩以上的增长,达到279.55万亩,比2003年增加了17.55万亩。二是粮食单产稳步提高。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28.84万吨,平均亩产为460.9公斤,比2003年提高了11.7公斤,高于全省平均74.9公斤,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省首位。三是粮食品质全面提升。全市早稻全面实现了早籼优质化,晚稻在部颁优质质量标准以上的比例已达到88%以上。2006年,嘉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中国粮油仪器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最近更新仪器
推荐仪器
相关新闻
热门产品